第316章 在他治下当官,还真TM是个危险的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李二跟刘彻商业互吹,互相谦虚之际,天幕上的字迹与画面悄然间发生变化。

    【朱元璋在位数十年间,五征北元,彻底将辽东纳入大明版图之内!

    然而他的脚步并未止步于此。

    就如刘基与他所言的那般,交趾、河西等本该属于中原版图的地方,他都会亲手拿回来!

    除却北伐之外,朱元璋耗费了整整二十余年的时间,确立了对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

    丢失了六百余年的河西,这一刻重新被纳入中原的版图!】

    “干的漂亮!”

    嬴政虽然不知道这河西走廊究竟指的是哪里,但他能看明白天幕上的字。

    丢失六百余年!

    也就意味着不仅是大宋,恐怕在大唐时期就已经丢失的地方,被老朱给收复了!

    “的确是干的漂亮,北征残元的同时河西也没落下,这样看的话,老朱的功绩可远不止是驱逐鞑虏!”

    “不过朕就有些好奇,大明刚刚建国,如何能经得住老朱这两面作战的消耗?”

    赵匡胤多少有些纳闷。

    大家都是开国皇帝。

    他想收复个燕云十六州还得辛辛苦苦的攒钱,那是真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就这,若是没有仙人的奖励,他估摸着自己至少得攒个近十年的钱,才能够将军备粮草筹备齐全。

    可老朱表现出来的,那纯纯就是财大气粗啊!

    不仅在将蒙元赶出中原之后便立即派兵北伐,还顺带着将河西走廊也纳入了要收复的版图之中。

    他到底哪来的这么多钱?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李二倒是有些看明白了。

    凭借这九个字,在各路义军内斗频频,以及蒙元四处镇压之时,老朱却是在最大限度上的保留了自己的实力。

    正是因为减少了大量的消耗,在称帝建立大明将蒙元赶出长城之后,他还有着充足的粮草与兵力,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最关键的反而是最后那句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这两句话谁都知晓,也谁都会去做。

    反而最后一句缓称王,才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

    在拥有足够的实力之后,没有几人能够按耐住自己的野心。

    老朱却做到了,甚至一直到鄱阳湖之战破陈友谅大军后,他才在百官的推举下称吴王。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称王,也是因为最大的危险已除,再无人能够威胁到他!

    “的确,能够隐忍到这个时候,老朱着实非常人也。”

    赵匡胤赞同的点点头。

    忽然,他想到了些不太好的事情。

    想当初,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的时候,大宋内部也依旧有大量的叛乱没能平息。

    换成老朱这场盘点中的角色,那活脱脱就是个迫不及待称帝的陈友谅嘛!

    不不不,朕跟陈友谅之间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就在赵匡胤心中复杂之际,天幕上的字迹再度变换。

    【军事上,朱元璋的功绩不逊色于任何人。

    不论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原,还是将辽东跟河西走廊收归版图,都足以令他傲视群雄。

    相比武功上的功绩,在文治之上,便有了不少的争议。

    于政治上,他废除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之职。

    于地方上,他废除行省制,设立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

    胡惟庸:“……”

    李善长:“……”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仙人盘点的这行字之后,总觉得脖子有点凉飕飕的呢?

    目前为止,大明任过丞相的只有他们两人。

    “韩国公,对于仙人盘点的这些话,你怎么看?”

    胡惟庸也不顾周围百官的注视了,低头便轻声问道。

    他现在很迫切的想知道,仙人这番话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否就是自己所猜测的那般。

    “老夫怎么看?老夫能怎么看?”

    “运气好些的话,流放,差些便是满门抄斩,再差些便是株连九族,你希望是哪个?”

    李善长苦笑一声。

    对于老朱他还是了解的。

    整个大明上下只有他与胡惟庸当过丞相,而老朱既然要废除丞相这个职位,定然要找个能够堵住所有人嘴的理由。

    不出意外的话,谋逆作乱、忤逆犯上,亦或者是欺上瞒下、威胁皇权。

    这些能堵住群臣之嘴的理由,也能轻松将他跟胡惟庸九族的嘴一起堵死。

    闻言,胡惟庸浑身一颤。

    他也不是什么傻子,在看到老朱废除丞相之职后,便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之所以问李善长那么一句,也就是心中抱着一丝侥幸,不愿相信罢了。

    “那韩国公觉得,若是我现在辞去丞相的位置,是否能有条活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