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前前后后加起来,杀了应该有数十万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确实,不仅律法上从严从重,还有锦衣卫这么个机构针对。”

    “可以看出老朱对贪官污吏的厌恶了。”

    “毕竟他年幼之时,全家老小都因贪官而活生生饿死。”

    “可他难道没想过吗?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上永远不可能只有清官的。”

    “若是在他能看到的地方只有清官,那就只能说明,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有着无数欺上瞒下,官官相护的巨贪!”

    对于官员之间的那些事,李二自认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甚至知道,自己的朝堂中有多少是贪官,又有多少是清官。

    只要不触及底线,他也不会试图让这整个朝堂上都变成一潭清水。

    这么做不现实。

    但老朱显然看的没那么开,因为年幼时的际遇,使得他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子!

    “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但我爹对贪官污吏确实是难以容忍。”

    “在他眼中,这世上的贪官都与他有杀父母之仇,总不能指望他能看开这等仇怨吧?”

    虽然朱棣也觉得这么做只会是徒劳,但他也能理解老朱。

    “可他难道就没想过,锦衣卫能够监察京城百官,却对下面一无所知,一旦下面的官员联起手来互相掩护,他又能如何?”

    众所周知,鱼肉百姓的往往都不是上面的官员。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越是往下的地方,便越是有可能滋生出老朱最恨的那类人。

    不过这一点,老朱倒是有所预料。

    还未等朱棣回答, 天幕上便已经给出了答案。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鱼肉百姓,朱元璋令人编撰大诰。

    将一整年中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及贪官污吏的判罚尽数编入大诰之中,以此来告诫官员,不要重蹈覆辙。

    为了让大诰深入人心,尽可能保证人手一份,朱元璋甚至将其编入了科举考试之中。

    他是真切的想让百姓知道,什么事情是违法的,什么时候是可以反抗的。

    为此,大诰还有另一项作用,若百姓觉得自己受到冤屈,若地方官员欺压霸凌,百姓便可以直接将官给绑了押送进京。

    在这过程中,只要头顶大诰,沿途所有官员不得阻拦,阻拦者罪同谋反!】

    “卧槽?”

    “别的不说,这大明官员的地位是真没谁了。”

    “这大诰一出,寻常百姓甚至都有权利监察官员,虽然这其中也还有些许漏洞,比如寻常百姓未必敢去绑官员,以及未必有机会去进京告御状。”

    “但无论如何,这大诰一出,的确就等同于在每个官员头顶竖起了铡刀!”

    赵匡胤惊了。

    这世上绝大部分皇帝,虽然不明说,但心中都知晓。

    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而非与百姓共天下。

    哪怕天天将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上的李二,他也未必真的将百姓放在心上。

    至少他也不可能将百姓的地位放在士大夫之上!

    不管是因为世家望族权柄的原因,还是其他的任何原因。

    “后世的皇帝,都这么猛的吗?”

    刘邦看的目瞪口呆。

    他着实是没想到,老朱竟然敢这么干!

    “别,别把朕算进去,朕还没他这么莽。”

    李二连连摆手。

    从仙人透露老朱憎恶贪官污吏之时,他就在想,老朱会以怎样的手段来整治贪官。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会是这种手段!

    人手一份的大诰!

    这未免也太过凶残了!

    “依朕所知,敢在明面上为了百姓将屠刀对准士大夫的,怕是也只有老朱一人。”

    难怪之前明君榜刚开始盘点的时候,老朱好几次都在说,自己定然与明君榜无缘了。

    他这般做法,就是在以一己之力站在百姓身边,对抗朝堂上的所有官员!

    他能有什么好名声就怪了!

    甚至赵匡胤都能想到,等老朱驾崩之后,会有怎样的名头安在他脑门上。

    残暴无比,嗜杀成性,一意孤行等等。

    “乃公现在就很好奇一件事,即便老朱颁布了大诰,真的有百姓敢绑官员进京吗?”

    刘邦很好奇这一点。

    在百姓心中,官员的地位是非同凡响的。

    皇帝颁布了什么旨意,甚至可能都传不到百姓的耳中。

    在绝大部分百姓的心中,县太爷的份量是大于皇帝的。

    毕竟皇帝不太可能针对平头百姓,可县太爷是真能一言定他们生死的!

    绑官上告,对老朱来说可能只是一句话,对百姓而言,内心却不知要经历多少挣扎。

    “虽然不算多,但的确是有,且在大诰颁布的第二年,便有百姓押送官员入京。”

    这事朱棣听说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