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大抵真的是天命不在大宋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宋最有能力,也最为强硬的主战派死去,连同一起死去的还有赵昚的雄心。

    对他而言,坐在这皇位上的唯一理由,便是北伐。

    而虞允文一死,眼见北伐彻底无望后,他便也再无励精图治之信念。

    自那以后,赵昚不再谈什么光复中原,也不再有丝毫的雄心壮志,于内政之上的举措也都以求稳为主。

    虽大宋经济以及百姓的生活更繁荣了不少,可他的心中却已是死水一潭。

    若非太上皇赵构还在,他多半早已退位。

    后赵构刚刚病死,还未等丧事办完,赵昚便迫不及待的以替高宗守丧为由,准备禅位于太子。】

    “……够真实的,一见北伐无望,转身便要退位让贤。”

    “不过也能理解吧,毕竟对孝宗而言,他登基的唯一目的就是北伐,就是光复中原,还于旧都,而虞允文一死,这件事在他看来便是无望。”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但李二也不得不承认,这赵昚是个有能力,且很纯粹的人。

    从被赵构选中作为养子开始,他心中的信念便再未变过。

    “即便是隆兴北伐失败之后,皇权与主战派深受打击,他也依旧没有放弃。”

    “只可惜,大抵真的是天命不在大宋吧。”

    若虞允文不死,大宋再战,两路大军同时展开攻势,胜负还未可知。

    可惜这二字,在天幕上的弹幕中已经说累了。

    单以能力而言,赵昚绝对算得上一代雄主。

    前面几代皇帝面对金人屡战屡败,屡屡退让称臣的情况下,他依旧敢越过中枢,直接下旨令前线将领不宣而战。

    这样的魄力,放眼整个大宋的皇帝之中都堪称绝顶!

    【而赵昚退位之后,他作为太上皇的生活也是凄惨的。

    继任之帝赵惇远远算不上孝顺,甚至连日常的朝拜都做不到。

    乃至于在赵昚建议不宜太早立太子之后,皇后吹了吹枕头风,赵惇便再未去拜见过他。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赵昚忧虑成疾,以至于最后病入膏肓,他也再未见过自己儿子哪怕一面。】

    “?”

    “不配为人子!”

    各大皇帝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贞观年间的魏征便先喷上了。

    “怎么?大宋的言官是没长嘴还是没长舌头?”

    “这等不孝之人,也配坐上大位?为何不弹劾?言官不敢死,还算什么言官!”

    “也就是本官无缘生于那时的大宋,否则即便劝不住那皇帝,本官也要想办法死在他大殿外,溅他满门的血!”

    李二:“……”

    看着他挥洒唾沫星子的模样,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不用骂了。

    在骂自己的时候,魏征的确是可气。

    可面对这样的情形,这货简直就是最佳的嘴替!

    “的确,这等皇帝荒唐至此,连禅位于他的亲生父亲都不孝,何谈治理国家!”

    “这等大宋,军事孱弱也就罢了,连文官都不敢死谏,面对这样的皇帝都不敢以一死相劝,要文官有何用?”

    狄仁杰也毫不犹豫的开喷。

    能力如何暂且不论,单是这赵惇竟这般不孝,便已经触及底线了。

    “要知道,哪怕是我大唐太宗皇帝弑兄囚父,也绝没有这般的过分,对待高祖皇帝该有的恭敬半分不少,享乐之事更是应有尽有!”

    李二:“?”

    看着天幕上后缀名为大唐常务副皇帝发出的弹幕,他满脸懵逼。

    这货谁啊?

    什么叫副皇帝?

    这玩意,还能有副的?

    还有,虽然朕不在意区区骂名,可你作为大唐的臣子,在这千百年间皆能看到的天幕上,是否应该稍微注意着点?

    真就半点面子不给你太宗皇帝陛下留呗?

    好在这个时候,整个天幕上都是义愤填膺的在开骂,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

    显然不孝这两个字,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为沉重的罪名。

    你身为皇帝,连自己的父亲都不孝顺,甚至表面工作都懒得敷衍,那又怎能让人相信你能好生治理这王朝?

    “自古以来,当武官死战,文官死谏。”

    “赵黑子,你这大宋武将是否死战,寡人不好说,可这文官却是能看出来,定然是没长骨头的。”

    “行事风格就不能稍微偏激点吗?”

    劝谏?

    这种情况下言语上的劝谏有个球的用?

    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逼其退位!

    “咳咳,事实上,最后赵惇也的确被逼禅位了。”

    老朱咳了咳,开始剧透。

    “他在位时间前后不过五年,孝宗前脚刚死,后脚群臣便再忍不了他,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反手便拥立了嘉王赵扩登基。”

    “他不愿朝见孝宗,于是群臣便也在未曾告知的情况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