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指望后世子孙能够帮你将泼出去的水收回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啥?”

    “陛下,你跟那郭太后坦白了?”

    这就坦诚相对了?

    张良深夜避开司马家的耳目,悄悄摸入宫中。

    刚见到刘邦,陡然就听到这么个炸裂的消息。

    啥意思?

    咱们前脚不是还说着,要保险起见,我先替你去试错,去试探各方吗?

    怎么我这还没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你这边就连王炸都丢出去了?

    “放心,寡人有把握才会这么做。”

    见张良担心的模样,刘邦却只是摆摆手。

    “太后本身是没有权力的,她顶多只能算是皇权的附属产物,而如今的郭太后之所以如此位高权重,纯纯是因司马家废立皇帝之时,需要她这个名义上的太后懿旨。”

    “若寡人最后依旧摆脱不了禅位的命运,那她也就是个王朝更迭的棋子,再不会有如今这般的权势。”

    “那时,家族再辉煌又能如何呢?”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郭太后这样的人。”

    道理张良都懂,但他神色间还是有些埋怨。

    “那陛下也不该如此冒然行事才是,太后的确是最可能站在我们这边的,却也是最危险的啊!”

    理论上来说,司马家废立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哪怕是为了堵天下的悠悠众口,也得要太后下懿旨。

    而郭太后现在也心知肚明,皇帝就是个傀儡,哪怕生出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想斗司马家也是螳臂当车。

    坦诚以待,最好的可能是她当做什么也没听见,干掉一切可能泄露消息的人。

    最坏的可能,大概等不到天亮,司马昭就要捧着废帝的懿旨,带着群臣等在宫外了。

    至于折中的也没什么好下场。

    “交个底,在她心里埋个种子,往后我们行事,她才有可能帮忙遮掩。”

    刘邦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都已经身在这个处境之内,若是不冒些险,一路按部就班的来,那还真不一定快的过司马家那两兄弟。

    毕竟除却这深夜的悄悄会面,旁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都等同于在司马家眼皮子底下。

    除非郭太后出手帮忙遮掩。

    所以这个盟友,是刘邦打定主意一定要拉拢的,冒些险也是无妨。

    “可郭太后能做的,也是有限。”

    张良明白刘邦的目的。

    但在他看来,风险有些大过收益了。

    今日他已经大致的将大魏各路势力了解了一番,郭太后身后的郭家堪称司马家头号狗腿。

    即便真的拉拢了太后,也没法指望郭家能够提供太多帮助,顶多也就是她自己能够在宫中稍微帮忙遮掩司马家的耳目。

    “寡人自有打算,宫中之事交给寡人即可。”

    “子房,太后之事你无需多言,先说说今日你的收获吧。”

    面对质疑,刘邦也不愿再多解释。

    见他如此自信,张良只好选择先相信。

    “今日我想办法见到了一个人。”

    “谁?”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时,劝曹爽投降的陈泰。”

    “?”

    陈泰?

    刘邦想了想。

    没什么印象,应该是没有在天幕的盘点中出现过,或者说没什么亮眼的表现。

    “颖川陈氏之后,陈群之子,战功不小,更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似乎并未偏向司马氏。”

    对于陈氏,刘邦依旧没有太多印象,但颖川这个地方,他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旁的不说,至少文人士子多。

    而这类人多的地方,门阀士族力量便定然不会差。

    “颖川陈氏,势力如何?”

    刘邦想了想问道。

    “九品中正制这选拔人才的制度,就是他爹弄出来的。”

    “?”

    何为九品中正制?

    刘邦听的满头雾水。

    他记得自己当初用的是举察制,

    往后便是科举制。

    这中间,他大汉刚亡没多久,就整出这么个选官制度来。

    还是由世家提出的制度。

    一瞬间,他就猜出了这一制度背后的猫腻。

    多半就是为了篡汉,自身能力又不足以压住所有的世家,于是就产生了这妥协的产物。

    “陛下应该猜到了,九品中正制,彻底堵死了下层寒门的出路,百姓更是永生永世都不会有翻身的机会,而士族则永远不会落在下品。”

    “这就是昔日的魏帝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与他们做出的妥协。”

    “荒唐!”

    “混账!”

    天幕之内的刘邦,以及天幕之外的曹老板同时破口大骂。

    不同的是,天幕之内的刘邦只是骂。

    而天幕之外的曹老板,那幽幽的目光已然看向曹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