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内事不决问张昭?别问,问就是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有寡人在好奇吗?”

    “这刘邦分明说他需要有个人出现,用以洗清司马师对他的疑心,可陈泰的份量又不够,那这个人又从何而来?”

    很显然,司马师的疑心,唯有用鲜血才能洗清。

    嬴政确定自己没有遗漏什么细节。

    可看到现在,他属实是想不到,有哪一个人是比陈泰还够份量,并且忠心到愿意为了刘邦赴死的。

    “虽然这天幕并未展现出张良接触过谁,以及接触的过程中做了些什么。”

    “但朕应该猜到了,毕竟在这京师之中,只有一个人能在满足这个条件的同时,还愿意为高祖,啊不,为大魏赴死!”

    李二倒是没有丝毫困惑。

    这个人选,是唯一选。

    “李二你说的是毋丘甸吧?”

    “的确,毋丘一氏还真称得上是满门忠烈,父以一周之力起兵勤王,子也毫无怨言,甚至还是子劝父起兵讨伐司马师。”

    老朱也是满脸唏嘘。

    忠臣良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尊敬的。

    尤其是满门忠烈!

    “不过高祖怎么就敢肯定,那个毋丘甸会在这个时候出头呢?若他猜错了,张良并未算到这一步,那他岂不是更难洗清嫌疑了?”

    “届时他留在京师之中,只会更加危险吧?”

    “在孤看来,还是冲出京师来的更现实,只要能够与毋丘俭汇合,再来寻求我东吴的帮助,好歹能多几分胜算。”

    孙权再度冒出头来。

    “说到底,还是高祖少谋,连这点后路都不知道给自己留。”

    众人:“……”

    “寻求你东吴的帮助?这么多年,你东吴都未能攻破魏国边关,甚至连点威胁都没能构成,跟你们联手与自己孤身对敌有何区别?”

    “更何况,那个时候你们自己都还在内斗,哪有精力去帮他们?”

    “鼠辈劳烦带点脑子,至少在咱看来,找汉将军姜维,都比找你东吴那帮人靠谱。”

    “是了,咱记得,你兄长托孤之时,给你留下了两个重臣来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吧?”

    “还记不记得你每次问张昭的时候,他给你的都是什么答案?自周瑜、鲁肃死后,你东吴剩下的,可就都是张昭这样的人了。”

    孙大帝一开口,一时间天幕上出现了群嘲的画面。

    内事不决问张昭?

    别问,问就是投!

    周瑜跟鲁肃的死,算是带走了东吴最后的英雄气,后面剩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老朱想想,若是自己所记不错的话。

    曹髦那个时间点的东吴,应该是内乱最严重的时候。

    也就是曹魏自身内部同样经历了一场大变,否则抓住那个机会挥军进攻,估摸着只要做做戏,东吴也就点了。

    刘邦若想成功完成此番挑战,联合东吴的确胜算更大,但绝不是这个时候的东吴。

    至少得再过两年,等东吴平定了自身的内乱之后。

    “更何况,你真当谋圣是你这眼中只有荆州一地的鼠目寸光之辈?”

    “张良若真看不到这一步,那他就不是谋圣!”

    ……

    张良看到了这一步吗?

    答案是肯定的。

    在他带着毋丘甸的家书找上毋丘俭的时候,虽然没有偷看,但他大概能猜到。

    这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封劝战的绝笔书!

    毋丘俭在看完家书之后,他的手是有些微微颤抖的。

    “虽然本将也知道,将犬子留在京师当做质子,他定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可……”

    “可本将还是想问你一句,是否陛下下旨令他这般做的,还是你的劝说?”

    面对他步步紧逼的姿态,张良只是惋惜的摇摇头。

    “我并未劝说任何话,事实上,见到子邦兄的时候,我只提及了几句陛下的谋划,以及将会面临的处境,剩下的,都是他自己所言。”

    “原本我是想要让他稍稍表现出些许异动即可,这样司马师虽会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将军身上,短时间内却不会害他性命。”

    “可他……”

    说到这,张良又是叹息一声。

    对于他的话,毋丘俭信了。

    知子莫若父,他当然知道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怀揣着怎样的抱负。

    哪怕是从前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毋丘甸写来的每一封信上,也都是劝说他起兵清君侧。

    更遑论看到当今圣上乃是一代圣君,看到了中兴大魏的希望,他又怎么可能不激进?

    相比于张良那保守的建议,毋丘甸选择了最激进,也最把稳的方式。

    用自己的血,洗清司马师对刘邦的怀疑!

    “本将明白了,所以陛下希望我怎么做?”

    “陛下希望你不要将希望放在诸葛诞身上,他没那个胆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