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分明是祥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撞,王康是抱着死志的,且无人敢拦他,当场血溅朝堂,死得很是干脆。

    安文帝的脸色已经黑沉如墨了,目光阴沉地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叶尚书何在。”

    “微臣在!”吏部尚书叶百风立即出列。

    “给朕查查近十年,在江南任职过的所有官员名单。”

    “臣领旨!”叶百风立即俯身领命。

    “岳尚书何在。”

    “微臣在。”兵部尚书岳砳磊立即出列。

    “朕欲调兵前往,彻底铲除三眼教在江南的势力。”

    “陛下!”

    还不等兵部尚书岳砳磊应声,户部尚书黄涛立即出声打断:“虽说这两年风调雨顺,可北境的粮草不可中断,国库空虚,实在是无力支持出兵。”

    倒也不是国库当真空虚,但也的确不丰。

    大安朝幅员辽阔,也就意味着各地风土皆不相同,很容易出现一边风调雨顺,一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除了旱灾和洪灾,还时不时地会出现地动、雪灾、蝗灾等,不胜枚举。

    国库几乎每年都要拨银子、或多或少地去救灾。

    能勉强达到收支平衡,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就这种情况下,安文帝还想要朝江南发兵,那简直是要了户部尚书的命。

    又不是到了迫在眉睫,户部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那就让三眼教继续在江南,作威作福吗?”

    ‘作威作福’四个字,安文帝说得是咬牙切齿。

    “陛下,三眼教固然可恶,正如王御史所说,南宫明虽是前朝余孽,但他和三眼教势不两立,他既能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三眼教,不如咱们下旨招安于他。”

    户部尚书黄涛为了不掏国库的银子,真是什么招都能想得出来。

    更何况,当他听说南宫明可以养江南的水稻亩产翻倍时,他就决定一定要保下这个人才。

    江南本就是大安朝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

    若是能够让江南的所有土地都亩产翻倍,户部才能收更多的粮税……

    到那时,户部才不用总是捉襟见肘。

    所以这哪是什么前朝余孽,分明是祥瑞!

    一旁的兵部尚书岳砳磊还能不了解户部尚书黄涛,无声地翻了个白眼。

    但还是出声帮他说话:“陛下,户部尚书所言也并无不可,咱们可以让江南的府衙配合清剿三眼教,若是为了一个三眼教就大举出兵,岂不是给他们脸了。”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打仗首先就要保证士兵吃饱,才能有力气打胜仗。

    这人既然能让粮食增产,就是能让大安朝的军粮有保障,这样的人才自然是要拉拢的。

    一旁的礼部尚书卢守临立即出列:“臣附议,招安南宫明,既可以避免打动兵戈,还能彰显皇室仁德之心,可谓是一箭双雕。”

    不管怎样,在三眼教的这件事上,南宫明总归是有功的,既然有功就应该嘉奖,更何况那个南宫明在江南名声极好,若是不能妥善处理,也会有碍皇室颜面。

    户部尚书黄涛默默地在心里补了一句:一本万利。

    “臣附议!”

    “臣附议!”

    安文帝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好一个一箭双雕,皆大欢喜,合着就只有他一个人如鲠在喉。

    这样百利而无一害的办法,若他不同意,岂不是承认了他是个心胸狭隘、容不得人的皇帝?

    安文帝最终还是妥协了。

    等元盛井按照计划将三眼教的二十四分坛,全都清理完时,已经到了腊月。

    他们此行总体来说很是顺利,甚至比计划的还早半个月回到芜城。

    不过他们到芜城时,城门已经关了,他们便没有进城,直接绕行回了庄子。

    等他们到庄外时,都已经是后半夜了。

    元盛井用精神力打开了大门的门闩:“门开了。”

    “动作轻些,别吵醒他们了。”崔复环率先跳下马车去推门。

    “好。”孟猛也跳下马车去牵马。

    谁知崔复环才推开大门,眼前就闪过一道寒芒,他倒是一个侧身躲开了。

    但那道身影裹挟着寒风从门内射出,径直朝着孟猛袭去。

    孟猛被吓傻了,都忘记了要躲,眼睁睁地看着那剑尖离自己越来越近。

    “卿卿!”

    还是元盛井立即出声,然后闪身挡在孟猛的面前。

    孟猛回神后就看到了挡在面前的背影,不由后退了一步,才惊魂未定地抚了抚胸口。

    卿卿的剑尖就停在元盛井的胸口处,待看清了真是元盛井后,才惊喜地收剑:“小师叔!是你们回来了啊!”

    “嗯,回来了。”元盛井伸手在卿卿的头顶抚了下:“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庄子里都好吧?”

    “庄子里都挺好的,就是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