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七巧节or 七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七夕乞巧”,度娘显示,节日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月七,在北方农村,还流行“巧巧饭”的民俗,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文化。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参与者们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交流情感,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祈求好运和幸福。

    红娘姐姐小时候,在农村姥姥家,跟着几位表姐,在沂河边,参加过做巧巧饭。大表姐二表姐三表姐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从家里拿着锅,在河边烧火做饭。貌似蒸的小米饭……

    那时候不懂什么牛郎织女,只知道跟在大姐姐们尾巴后面,看热闹……

    如今,姥姥家村里的姑娘,都已嫁为人妻,大表姐和二表姐都已经荣升奶奶辈。

    乞巧节,巧巧饭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于女子需要勤俭持家过日子的文化底蕴。

    古代民间,还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

    “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就已经出现了。然而,人们对于星星的崇拜远远超出了这两颗星。古代人相信,天空中的星星不仅与季节变化、气象预测等方面息息相关,还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他们赋予了星星神秘而崇高的象征意义。

    古人认为,天空被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七颗代表特定方位的星星,这些星星统称为二十八宿。在这二十八个星宿中,北斗七星最为明亮耀眼,它成为了夜晚导航的重要标志。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被称为魁星,也被称为魁首。这个名字蕴含着卓越、领先之意,代表了智慧和才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的兴起使得读书人的地位得到提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被称为状元,被誉为“大魁天下士”。于是,读书人将七夕节视为一个特殊的节日,并赋予其新的名称——“魁星节”或“晒书节”。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仍然保留了最早七夕节起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在古代,七夕节不仅仅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时刻,更是读书人展示自己才华、祈求学业有成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晒书、拜魁星等,希望能够借助星辰之力,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庇佑。这些传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星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能看到现代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尽管时代变迁,但七夕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始终不变,提醒着人们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虽说是,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谁承想,农历七月七这一天,下午四点左右,突然下起了大雨。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在野外露营的牛郎织女们措手不及。

    虽说是,天气预报有雨,可上午太阳公公高挂,没有半天下雨的迹象。说好的七夕夜一起看星空呢?被这场大雨淋了个透心凉。

    话说红娘姐姐一家,还在享受老传统晒衣晒书呢,幸亏撤的及时,要不的话,一时半说不清楚了。这雨下的……

    “雷貌似一直在打,只是人们习惯了气象预报不准,完全没当回事?”

    是不是跟“狼来了”那个故事很相似呢?

    古时候,有个放羊娃,闲着无聊,高喊“狼来了!狼来了!村里人跑来一看,哪有什么浪?分明是放羊娃搞着玩。

    一来二去,狼真的来了?放羊娃高喊“狼来了!狼来了!”

    村民以为他又在骗人,根本没人敢来相救。于是,放羊娃的羊都被狼吃了!

    七夕燕都这场雨,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狼来了”寓言,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人们总是轻易地相信一些看似合理的事情,但却往往忽略了背后隐藏的真相。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轻信是多么愚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同时也要学会分辨真假信息,以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大韩原本这个七夕向女友表白,俩人来到京西露营地扎了帐篷。这场雨,虽然破坏了雅兴,好在露营地的设施比较完善,俩人赶紧改到露营地的房车上躲雨……

    “也算是风雨同舟了!”大韩跪在女友面前,掏出准备好的白金戒指,“亲,嫁给我吧,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的时代,我为你遮风挡雨……”

    房车外,雨哗哗下个不停……

    女友双手接过戒指,哭了……在燕都,女友大学毕业以后,孤身一人打拼。前不久,还丢了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