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腊月廿三51(3/4)
到半分好;酆大侠之能你们都已见识过了,放眼天下能有资格与他争雄者,不过寥寥十数人,况且他的背后还有一位堪称天下第一的大拿。‘神州八极’个个都是名耀天地的绝顶人物,论学识,自然首推老师阳明公……”自方献夫以下人人面露自豪,心怀敬重,“论武力,‘狂刀’阿东当属第一,其次是天山前辈。然阿东前辈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绝迹江湖,生死不知,天山前辈纵使如今年事已高,可再是不济,也不会比徒弟逊色。”
方献夫一席话,道出了一串可影响天下的风流人物,姊弟三人年少热血,一时兴奋难平。
闻人怀道:“浚川先生安排了一批正直刚毅的中下层官员,在那么多官员当中为何独独选择爹爹入手?”
方献夫道:“申元是督建长城的监察御史,收集的罪证大多关乎戍边将士。推出来的是申元,乱的却是戍边将士的心,一直虎视眈眈的鞑子便有可趁之机。”
“能把爹爹推出来,那同样也能把浚川先生安排的其他官员推出来,上演一出遍地开花,事态怕是真会超出可控范围。”
“那就要看陛下这前一步能走到何种程度。”
“前一步要是没走好呢?”
“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一石再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方献夫岔开话题:“怀儿、今儿,你们都还没有功名在身吧?”
“是的,本打算是年后回老家去考秀才的,不想爹爹竟蒙冤入狱,旁的事情只好放到一边。”
“救父固然要紧,却也不可因此荒废了读书习武。解救申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多花些心思到读书习武之上。”
“怀儿谨记伯父教诲。”
“今儿,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古今略带不愿起身作揖,“今儿谨记伯父教诲。”
“伯父的毕生收藏全在这里,包括伯父亲笔所写的心得和经文注解。”方献夫指着书房内的排排书架,“随便你们看,有不懂的尽管来问伯父,也可以问几位师兄、师姊。”
“多谢伯父,多谢师兄、师姊。”
“徽音,你酷爱乐道,造诣精深,他日有望成为一代乐道大家。伯父是个乐痴,于此一道一窍不通,却在早年间无意中得了几本古谱……”方献夫双眼游视于排排书架间,内含回想。
“老师您自己都承认是个乐痴,能记得自己还收藏了几本古谱已然是很了不起了。”琼芝调侃接话,随手一抬,指着西北角的书架,“喏,就放在那座书架上,左下方第二格里的那几本就是。”
闻人徽音起身致谢,但凡与音律相关者,她都视若至宝,很想当即就上去翻看,硬生生忍下了。
方献夫捋须一笑,接着说道:“徽音你毕竟是女儿家,抛头露面终归是不妥的,今后有什么事情让两个弟弟出面就成了,他们也正好可借此历练历练,你且安安心心待在家里,看书拉琴女红,做些女儿家该做的事情,闲暇之余,多陪陪你伯母,给她解解闷。她那性子你也是知道的,一大把年纪了,偏生不肯安生,四处凑热闹。有你陪着她,她也能、安生些。”
闻人徽音笑着一一应下,又凑趣道:“伯父这话说得不对,伯母哪有一大把年纪?明明是正当年……伯父您也正当年!”
方献夫笑骂道:“鬼丫头。”又见琼芝笑得欢,“你还好意思笑?”话没明说,琼芝则听得明白,丁氏爱热闹,琼芝也不安分,为了寻求庇护,减少责罚,没少撺掇丁氏,自然也没少闹笑话,堂堂尚书夫人闹笑话,那可不是一般的事,堪称京城一大趣事。
闻人徽音半真半闹地说道:“徽音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伯母那样,不管到了什么年岁,都应该怀着一颗年轻的心,那样做人才有滋味哩!伯母不以年岁影响心境,堪为吾辈之榜样!”
“不以年岁影响心境!”琼芝一把抱住闻人徽音的胳膊,“徽音妹妹这话说得妙,真真是说到姊姊我的心坎上啦!”
邵曦假假的讥讽道:“可不是说到你心坎上了,老师常道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依着你的年纪,本该是两三个娃的妈了,你却至今还迟迟不肯嫁人!”
琼芝哼声反驳道:“你也好意思说我,别人是五十步笑百步,你倒好,百步笑五十步,一个年过而立的老光棍也好意思说我?看看人家四师兄,家里那小子都已经开始启蒙了,而今四嫂又怀上了!再看看你,半截入土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说上,可别再跟我说是为了等我这种鬼话!”
年旧淡定表态道:“你们吵你们的,别捎上我。”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市井式的争吵。
邵曦平和而坚定的强调道:“等你之言,绝非鬼话,乃实打实之真话也。十年前我就向你明确表达了求娶之意,甚至请动了老师和师母,是你坚决不肯嫁,我又能如何,只能这么干拖着。那时你若应允,老四家那小子现在便是咱们娃的小跟班。”
年旧道:“再强调一遍,别扯上我……包括我家那小子。”这种形式的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
方献夫一席话,道出了一串可影响天下的风流人物,姊弟三人年少热血,一时兴奋难平。
闻人怀道:“浚川先生安排了一批正直刚毅的中下层官员,在那么多官员当中为何独独选择爹爹入手?”
方献夫道:“申元是督建长城的监察御史,收集的罪证大多关乎戍边将士。推出来的是申元,乱的却是戍边将士的心,一直虎视眈眈的鞑子便有可趁之机。”
“能把爹爹推出来,那同样也能把浚川先生安排的其他官员推出来,上演一出遍地开花,事态怕是真会超出可控范围。”
“那就要看陛下这前一步能走到何种程度。”
“前一步要是没走好呢?”
“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一石再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方献夫岔开话题:“怀儿、今儿,你们都还没有功名在身吧?”
“是的,本打算是年后回老家去考秀才的,不想爹爹竟蒙冤入狱,旁的事情只好放到一边。”
“救父固然要紧,却也不可因此荒废了读书习武。解救申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多花些心思到读书习武之上。”
“怀儿谨记伯父教诲。”
“今儿,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古今略带不愿起身作揖,“今儿谨记伯父教诲。”
“伯父的毕生收藏全在这里,包括伯父亲笔所写的心得和经文注解。”方献夫指着书房内的排排书架,“随便你们看,有不懂的尽管来问伯父,也可以问几位师兄、师姊。”
“多谢伯父,多谢师兄、师姊。”
“徽音,你酷爱乐道,造诣精深,他日有望成为一代乐道大家。伯父是个乐痴,于此一道一窍不通,却在早年间无意中得了几本古谱……”方献夫双眼游视于排排书架间,内含回想。
“老师您自己都承认是个乐痴,能记得自己还收藏了几本古谱已然是很了不起了。”琼芝调侃接话,随手一抬,指着西北角的书架,“喏,就放在那座书架上,左下方第二格里的那几本就是。”
闻人徽音起身致谢,但凡与音律相关者,她都视若至宝,很想当即就上去翻看,硬生生忍下了。
方献夫捋须一笑,接着说道:“徽音你毕竟是女儿家,抛头露面终归是不妥的,今后有什么事情让两个弟弟出面就成了,他们也正好可借此历练历练,你且安安心心待在家里,看书拉琴女红,做些女儿家该做的事情,闲暇之余,多陪陪你伯母,给她解解闷。她那性子你也是知道的,一大把年纪了,偏生不肯安生,四处凑热闹。有你陪着她,她也能、安生些。”
闻人徽音笑着一一应下,又凑趣道:“伯父这话说得不对,伯母哪有一大把年纪?明明是正当年……伯父您也正当年!”
方献夫笑骂道:“鬼丫头。”又见琼芝笑得欢,“你还好意思笑?”话没明说,琼芝则听得明白,丁氏爱热闹,琼芝也不安分,为了寻求庇护,减少责罚,没少撺掇丁氏,自然也没少闹笑话,堂堂尚书夫人闹笑话,那可不是一般的事,堪称京城一大趣事。
闻人徽音半真半闹地说道:“徽音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伯母那样,不管到了什么年岁,都应该怀着一颗年轻的心,那样做人才有滋味哩!伯母不以年岁影响心境,堪为吾辈之榜样!”
“不以年岁影响心境!”琼芝一把抱住闻人徽音的胳膊,“徽音妹妹这话说得妙,真真是说到姊姊我的心坎上啦!”
邵曦假假的讥讽道:“可不是说到你心坎上了,老师常道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依着你的年纪,本该是两三个娃的妈了,你却至今还迟迟不肯嫁人!”
琼芝哼声反驳道:“你也好意思说我,别人是五十步笑百步,你倒好,百步笑五十步,一个年过而立的老光棍也好意思说我?看看人家四师兄,家里那小子都已经开始启蒙了,而今四嫂又怀上了!再看看你,半截入土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说上,可别再跟我说是为了等我这种鬼话!”
年旧淡定表态道:“你们吵你们的,别捎上我。”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市井式的争吵。
邵曦平和而坚定的强调道:“等你之言,绝非鬼话,乃实打实之真话也。十年前我就向你明确表达了求娶之意,甚至请动了老师和师母,是你坚决不肯嫁,我又能如何,只能这么干拖着。那时你若应允,老四家那小子现在便是咱们娃的小跟班。”
年旧道:“再强调一遍,别扯上我……包括我家那小子。”这种形式的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