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来自千里外的惊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爷,夫人,求求你们给口吃的吧。小老儿在这里给你们磕头了,祝你们富贵安康,人寿年丰。”

    上京东宁坊的街巷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乞丐,在敲开了一处院落大门后,就一边唱着喜歌一边向门后那人跪下。

    “唉唉唉!你这么大的岁数了给我下跪,不是要折我的寿吗?快起来,快起来。左右不过一些吃食而已,你等着啊,我去厨房找找。”

    房主是个心善的年轻人,在扶起老乞丐以后,就去厨房找剩菜剩饭去了。

    让房主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蒙头垢面,衣衫破烂的老乞丐就是半个月前,意气风发到上京赴任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张涛。

    那一夜他在杀了贵荣以后,就趁乱溜出了郡王府。一路上东躲西藏,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一处土地庙。

    在佛龛后面一阵摸索,就找到了于则成之前为他准备的一只行囊,里面全是乔装易容的物什。

    当张涛以一副新面目混迹于大街小巷之时,任谁都无法将面前这个老乞丐和一位将军联系起来。

    此时距离那一夜的疯狂,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天。原本风声鹤唳的城中守备,也逐渐松懈下来。

    张涛在经过一番细心观察后,决定逃出城去。

    “出城做什么?”

    当他来到南城门的时候,立即被一个把守城门的兵卒拦住。

    张涛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公检递了过去,同时用沙哑的嗓音说道:“投亲啊。小老儿刚打听到,析津府有个亲戚过得不错,打算投靠过去。”

    兵卒接过公检检查一番,随后又上下打量面前这个老乞丐。一时间善心大发,温声劝道:“老丈,析津府距离足有几百里,又是天寒地冻的,以您老现在的身体,怕是等不到见到亲戚,就得死路上。倒不如听某一句劝,待得开春的时候,再出城不迟。”

    张涛心中苦笑的同时,又是一番解释。

    二人的对话,也引来了城门官的注意。在了解了情况后,就瞪了兵卒一眼。

    “就你多事,该说的都说了。他还不知死活,就放他离去。至于出城以后如何,你管他作甚?”

    兵卒平白无故的挨了一通训斥,也只能点头哈腰的认错。随即就烦躁的向老乞丐挥了下手,示意对方可以离开了。

    张涛又是一番千恩万谢,这才拄着拐杖一步一挪的走出上京城。

    一个时辰后,当他来到了城外的小树林,就是在心里盘算日后行程。

    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事,又一下得罪了两大势力,这大辽是待不下去了。西夏距离这里足有数千里,那是想都不要想。倒不如听从女婿的劝说,绕过析津府取道涿州,由安肃进入宋国,等顺利过了边关再一路向南。找个物阜民丰的地方先安顿下来,至于以后如何给家人报仇,总能想个对策出来。

    打定主意的张涛,就向着涿州方向赶去。这一路上,他不敢走官道,毕竟一个花甲之年的乞丐还能箭步如飞,怎么看都透着诡异,只能在树林山野里穿梭行进。

    经过十几天长途奔波,终于绕过了析津府,并在官道上求得一支商队的收留,搭乘运货的马车向着安肃方向而去。

    又是一番奔波劳碌,当看到宋国边关已经遥遥在望的时候,张涛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下意识伸手去摸脸上的妆束,尤其是那道从眉头延伸到脸颊上的疤痕,心中祈祷千万别被边军看出破绽。只要混进宋国,那便是天高任鸟飞。

    稍后,车队就在边关城门外缓缓停下,一身老乞丐打扮的张涛也被好心的伙计搀扶下来。

    “老丈,一会儿通关的时候,见到边军莫要紧张。宋国的那些兵卒对于咱们还是很和善的,你只管把过关理由说了,他们自然不会为难于你。”

    张涛看着面前这个好心的伙计,心中感激莫名。在轻声道谢以后,就跟随着过关的队伍接受检查。

    半炷香后,当张涛来到城门口,主动掏出公检并表明了此行的目的,去真定府投亲。

    边军一边检查着公检,一边仔细打量对方,尤其是看见张涛脸上那道疤痕时,眉头微蹙一下。

    “老丈,等一下啊。”

    边军也不说明缘由,示意这个叫陈越的老丈稍待,便去找上司去了。

    这一幕,让张涛心中莫名一紧,在观察对方动向的同时,也下意识看向左右,万一有不测发生,以便最快速度逃离这里。

    只见那个边军向军官低语了几句后,军官便顺着对方手指方向,向张涛这边看了过来。

    随后,军官就点了点头,接过边军递来的公检,走到张涛面前。

    又是一番仔细打量,军官才请客一声:“咳,陈越是吧?”

    张涛点了下头,装作一脸茫然的看着对方。

    军官恍然的点了下头,眼中有别样意味一闪而过。

    “陈老丈,按照咱们安肃的规定,凡是遇到来自辽国的乞丐难民逃户,都要重新办理公检。你现在随我过去一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