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地也要种,工分重新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全村按照人头分红。

    而根据他们预期,会招收三百工人。

    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每天生产的龙须酥并不多。

    根据陈原子的经验,一个熟练的师傅,一天扯出来的龙须酥,也就一百多斤,而一百斤龙须酥,至少得五百斤红薯制作红薯糖,将五百斤红薯清洗。蒸熟、熬制成红薯糖,真得十个人。

    所以,差不多只有三十个专门制作龙须酥的糕点师,顶多也就是三千斤龙须酥,按照陈原子合算的成本,一斤差不多就是三毛钱的利润,一天整个场子,差不多可以盈利一千块。

    听着不少,但是,得跟小王庄分账。

    按照他们之前的协议,小陈庄出两百人,小王庄出一百人,小陈庄会有二十个糕点师,小王庄十个,其余的就是熬制的红薯糖的。

    而最后的分成,小陈庄七成,小王庄三成。

    也就是说,一天小陈庄有七百块利润,但这是集体企业,小陈庄一千多人,一个人一天,差不多可以分五毛钱,一年分150-200,在这个年代,绝地是高收入。

    其他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地总得种,抽调的这两百人,都是青壮年,少了这些人,庄稼和一些三产副业得干。

    除去老人孩子,估计剩下能干活的,也就三百多人,所以,一个人要干以前差不多两倍的活,才能完成村里的基本生产。

    对于不能进工厂的人,似乎有些不公平。

    所以,立刻就有人吵闹着要进工厂当工人!

    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拿,这工作,肯定比种地养猪轻松干净。

    “队长,这加工厂一个月给多少工资啊?”立刻就有人问了起来。

    陈原子看了一眼,是一个二十七八岁,身材中等,黑瘦的青年。

    这人叫陈建设,是小陈庄一个刺头。

    和那种一干活就偷懒捣乱的刺头不一样,这陈建设是个勤快人,就是很精明,爱挑刺,一点亏都不吃。

    大锅饭,总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如果轮到自己吃亏了,陈建设就会带着一帮人闹,让陈本顺很是气愤,但又拿这家伙没辙。

    因为人说的有道理,这陈建设是个高中生,村里能读完高中的,本来就没几个,刺头不可怕,就怕刺头有文化。

    陈原子记得,前世,就是这陈建设,后来生意做的不错,给三爷爷不少气受,但这会,这陈建设,只是不肯吃亏,不关自己利益的事,不掺和,这是一个精明人,也是一个聪明人!

    工人,听着好听,但干的活也不见得轻松,一天能挣多钱,不一定呢。

    “烧火5块,洗红薯、蒸红薯糖8块,做龙须酥10块!烧火半大孩子都能干,等这工厂办起来,以后咱们村孩子读小学都不用交学费,所有孩子得把小学读完才能工作!”

    陈建设听了,不禁笑了,“一个月十块,一天才三毛钱,咱们今年十个工,怎么也有四毛吧,在村里干活,也比这个强,这活,也不轻松!”

    “一个月四天假,每天工作八小时,糕点师十块钱的标准,是做一百斤龙须酥,只要不偷懒,一个熟练工都能完成。

    而且做得越多,工资越高,原子说,做得快的人,一天能做200斤,一个月就是20块。

    烧火洗红薯做红薯糖,十人一组,一天一百斤红薯糖是标准,也是多劳多得,不过红薯糖和龙须酥做坏了,都得按照斤两扣工资!”

    陈建设听了,惊讶的道,“一月二十,这城里的工人也没这么多,有这好事,谁还种地啊!”

    “就是,队长,这龙须酥不就是跟扯面一样,这事咱擅长啊!”

    “你那扯面,跟裤腰带一样,擅长个啥,这个我能做!”

    立刻就有一群人喊开了,急吼吼的,跟菜市场一样。

    咚咚咚...

    陈本顺将手里的棍子在桌上敲了敲。

    “安静、安静,吵吵闹闹的,这工厂还办不办了!”

    这一下,立刻都不吵吵了,这工厂,绝对要办,不然,他们一个都得饿肚子!

    “三爷爷,你轻点,我那打狗棍别给我敲坏了,我以后靠这个当丐帮帮主呢!”

    听到这话,一群老少爷们都笑了。

    “来,你上来我给你...”陈本顺翻了个白眼。

    “等会,您继续说!”

    “行了,选谁当工人,谁做龙须酥,待会再说,我再说个事...”陈本顺的神色严肃下来!

    “办了这工厂,咱们小陈庄抽掉了两百个青壮劳力,地里的活,得有人干,养牛养猪养鸡的事都不能拉下,否则,给奶站肉联厂的牛奶猪肉供不上,这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但是这工厂不办,咱们小陈庄这个冬天都过不去,村里的粮食,顶多再支撑两个月,就得断炊,距离年底,还差三个多月,一个月不开火,有多少家得饿肚子,得饿死人...”

    这一说,下面的村民,瞬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