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河南“头号魔头”-7(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新海是1968年出生在河南省的正阳县杨陶庄,这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庄。

    杨陶庄的穷是出了名的,穷到什么程度呢?

    从村头到镇上有一段3公里的路,是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这条路凹凸不平,车子是没有办法通行的。

    杨陶庄的村民出行都是靠双脚。

    晴天还好,除了费点劲,还算能顺利通行,但是一遇到下雨天,这条路就几乎走不了。

    路上的淤泥简直可以说是深不见底。

    不小心脚踩上去,根本拔不出来。

    所以到了下雨天,基本没人出门。

    交通的不便让杨陶庄更加的闭塞。

    这里的村民们都常年为生计发愁。

    而杨新海的家,跟其他人家比起来,更是贫苦。

    他家不仅穷,而且成分还不好。

    因为杨新海的爷爷曾经是村里的地主。

    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家庭成分是很重要的,越穷越光荣。

    而地主家庭,会被人唾弃。

    解放后,为了消灭地主阶级,他爷爷被枪毙了。

    而他们作为地主的后代,免不了要接受别人的冷眼和歧视。

    杨新海的父亲叫杨俊关,他小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解放,他的父亲也没有被枪毙。

    而他作为地主的儿子,也曾过过一阵优渥的日子。

    衣食无忧,阶级地位高高在上。

    那时候他们家还有佣人,而他也被人称为少爷。

    但是解放后,杨俊关的家就被查封了,地也被没收了。

    而他的父母,也死了。

    他只能跟自己唯一的姐姐相依为命。

    对当时的他来说,活下去是唯一的念想。

    时代的变迁带来的结果是个人无力抗拒的,杨俊关对于这种变故,选择认命。

    后来杨俊关也结了婚生了孩子,他唯一的盼头就是孩子们健健康康的长大,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

    但是,对杨家来说,贫穷是他们躲不过去的劫难。

    杨新海在家排行老四,从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家里有多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杨新海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着父母一起劳作。

    他打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但是,他们那么勤劳,最后的收成却还是要依赖老天。

    他们还是经常饿肚子。

    杨新海的家在一个死水坑边上,小小的一间房子。

    那是父亲杨俊关年轻时捡了整整两年的瓦片一点点堆起来的。

    一家人吃饭睡觉都在这个屋子里。

    杨新海一出生就跟3个哥哥姐姐一起挤在一张床铺上睡觉。

    后来杨新海又多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于是小小的床铺挤了6个孩子,睡觉都没办法翻身。

    杨家6个兄弟姐妹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小时候他们总是一套衣服缝缝补补,哥哥传给弟弟穿,姐姐传给妹妹穿,生活的贫苦让这几个孩子早早的感受到了人生的艰难。

    日子过的虽艰难,不过杨新海的父母对孩子们还是很关心疼爱的,但关爱毕竟填不饱肚子。

    好在杨新海从小就聪明,他是6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

    没开始读书他就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以至于后来小学报名,老师直接让他从二年级开始读。

    从这一点来看,杨新海绝对属于天才少年,妥妥的学霸人设。

    杨新海这么优秀,让杨俊关夫妇也引以为豪。

    作为地主的后代,他们早就习惯了别人的唾弃,杨新海让他们看到了唯一的希望。

    不过杨新海读书虽然很好,但是性格却很内向。

    他不爱说话,看着非常老实,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他像个女孩子。

    或许正是这种性格,造成了杨新海日后的悲剧人生。

    其实杨新海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读书好,他还有一个本领,画画特别好。

    他画画基本上是无师自通,属于极有天赋的人。

    如果他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大画家。

    当时每到过年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到他家里来讨画。

    杨新海画的老虎,活灵活现。

    村民们讨回去贴在家里当年画。

    每到过年前,他们家小小的屋子里就挤满人。

    杨新海也愿意给村民们画。

    小时候的杨新海是个很热心善良的孩子,所以村民们也都很喜欢他。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村民们对他们家,也都变得友好起来。

    不过,杨新海画画都是免费的,这帮不了家里什么忙。

    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得出去帮着集体放牛,割草,以此来贴补家用。

    在那个年代,只有干活是唯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