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天才死刑犯靠发明逆天改命-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93年,12月份的最后一天。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看守所内,所长和其他管理人员都在焦急的等待一个结果。

    跟他们一同等待的,还有一名死刑犯,名叫李红涛。

    他们等待的,是李红涛在狱中研发的“无刷电励磁电机”的实验结果。

    结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李红涛的生死。

    7天前,李红涛的执行死刑通知书已经下达,这天是最后期限。

    如果实验不成功,李红涛将被直接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除了李红涛之外,其他人全都捏了一把汗。

    尤其是所长,在他眼里,这名死囚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死了实在太可惜。

    如果他能活下来,以他的能力,将大有作为。

    本身这名死刑犯所犯的罪行,也罪不至死。

    所长惜才,他想保这个人。

    不过李红涛却一脸的坦然。

    对他来说,死刑并不可怕,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做他的研究发明。

    只见他口中喃喃自语着:“要是能多给我点时间就好了。”

    临近最后死亡线的2个小时,他研发的装置终于发出了正常运作的声音,这也意味着,实验成功。

    李红涛说了一句:“成功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所长赶紧让副所长给公安局局长打电话,自己则去起草暂停死刑的申请。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紧急递交的申请得到了公安局局长的同意批示,李红涛的死刑暂缓执行。

    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此后的日子,李红涛继续在狱中完善他的发明。

    而看守所所长则忙着给他申请死刑改判死缓的手续。

    就这样,一个死刑犯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死亡的最后关头,靠着自己的才华,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果然是学好数理化,连死刑都不用怕。

    那李红涛究竟是何许人也,这样一个天才,因怎么会被判处极刑?

    要说起来,他的死刑也有点冤。

    本来他犯的罪,确实罪不至死。

    但可能天才的最大毛病就是狂妄。

    就是因为他自己太作,把原本的小罪,一路作到了死刑。

    他到底有多狂妄?

    曾经越狱2次,还偷了警车。

    这不是妥妥的在老虎头上拔毛么,他不死刑谁死刑。

    没办法,谁让他从小就是天之骄子呢?

    可能是一路太顺风顺水了,他感觉自己的人生无聊至极,于是就突发奇想的开始挑战高难度模式。

    关键是,人家还都过关了。

    那我们从头开始来讲讲这个天才。

    但凡天才,都是从小就显现的。

    李红涛也不列外。

    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李红涛出生于1966年,老家在湖北的黄陂。

    他的父母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他的家庭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在当时家境也属于良好。

    经济条件也很不错。

    当同年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就能得到父亲送给他的很多玩具。

    别的孩子玩玩具就是玩,他就不一样,他是拆。

    所有玩具到他手里,第一件事肯定是拆的七零八落。

    拆到完全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程度。

    不过,别以为他是破坏大王,天才的神奇之处就是“我拆了,我还能装好。”

    前一天玩具都成了零件,后一天又还原成了原来的样子。

    后来长大一点,他就不满足拆玩具了。

    他开始拆大件。

    当时他们家里,有不少电气设备,电风扇,收音机。

    这在上世纪的70年代,可都是高级货。

    不过没用,李红涛照拆不误。

    一开始,这么贵重的东西被他拆了,父母肯定生气。

    挨骂是免不了的。

    但李红涛小小年纪,口气却不小:

    “急什么,我给装起来不就好了?”

    他父母以为他是小儿狂妄,但没想到,几天后,那一堆已经变成破铜烂铁的玩意又被他整了回去。

    不仅恢复如初,而且完全能正常使用。

    他父母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

    从此以后,他的父亲就开始重点培养他。

    他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遥遥领先。

    初二的时候,他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二等奖。

    他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学神。家里的墙都贴不下他的奖状。

    1984年,李红涛高中毕业,考上了浙江大学电子工程系。

    浙江大学可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