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魔都民俗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东升来到韩家,拿走了韩千山的诱蛇药,足足两升药,装在一个铁盒子里。

    韩诗诗开车送他到魔都民俗街,把汽车停在路边:“宝宝,不能陪你逛街了。”

    她刚才接到弟弟的电话,在京城旅游的母亲生病住院,她要坐飞机去京城。

    “诗诗姐,我陪你一起去吧。”沈东升也担心体弱多病的韩妈妈。

    韩诗诗摇头:“你的户口更重要,我这一去不知道要等多久。”

    投资三千万换来的准迁证,有效期只有40天。

    韩妈妈的病挺严重,要住院两个月。

    “宝宝,落户是大事。等你把户口办好,再去京城看望妈妈。”

    韩诗诗亲吻男友的嘴唇,柔声说道:“不用担心,妈妈的病是老毛病了。”

    “好吧,有事就给我发短信,路上注意安全。”沈东升揉揉她的头发。

    韩诗诗挥手告别,开着车离开,很快就消失在车流中。

    沈东升走进民俗街,店铺的装修风格非常复古,浓郁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走了十几米,看见一家布店,店里挂满五六就是的布料,老板娘在登缝纫机。

    沈东升走进去,看着货架上的布料,忍不住伸手去捏。

    “帅哥,买布吗?想买什么样的布?”老板娘站起来接待。

    “请问老板,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内衣?”沈东升问道。

    “当然是绸缎。”

    老板娘指着粉红色的绸缎:“本店最好的高档真丝,300元一米。”

    “我要20米,分成两份,谢谢。”沈东升打算送给老妈和幺妹一份礼物。

    老板娘马上裁剪布料,现在买布的人不多,花六千元买布的人更少。

    沈东升扫码付账:“这条街有卖竹笼的店吗?就是那种装野兔的竹笼。”

    “哎呦,我还以为是装人的猪笼呢。”老板娘噗嗤笑了。

    伸手指着门外:“出门向右转,走一百多米,就有一家竹编工业店。”

    沈东升把绸缎装进行军背囊,跟老板娘道谢,出门右转去找那家店。

    走了50多米,看见一家渔具店。

    迈步走进店里,向玩手机的老板问好:“老板好,有没有河里用的渔网?”

    “有的。”

    青年老板孙正伟把手机装兜里,急忙掏出香烟:“小哥,抓大鱼还是小鱼?”

    “谢谢老板,我不抽烟。”

    沈东升婉拒香烟,说道:“河里没有大鱼,我想抓小鱼。”

    孙正伟搬出四个渔网:“小哥,你看看网眼,看看想要哪个?”

    尼龙绳编织的渔网,网眼有大有小,可以捕捉不同大小的鱼。

    在小河里横着架设渔网,鱼头小,鱼身粗,整体造型像个梭子。

    鱼钻进网眼里,身体被渔网卡住,它们不会倒着游泳,只能继续被渔网卡。

    蛇也是头大身子粗,同样不会倒着走路,也会被卡在网里。

    沈东升打开手机度娘,查询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的粗细。

    选购三套渔网,拿出手机扫码付账,暂时把渔网留在店里。

    继续去找竹编店,路过一家五金店,购买斧头,榔头,铁丝等的工具。

    最后来到竹编工艺店,店铺的橱窗里摆着各种竹编工艺品。

    老板朱振宁是个中年大叔,起身迎接客人:“小哥想买什么?”

    “有没有捕蛇笼?”沈东升看着店里的商品,忽然眼前一亮。

    看见墙上挂着一个斗笠,印着红色的五角星,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繁体字。

    供销社主任马俊武家的墙上,也挂着一模一样的斗笠。

    朱振宁摘下斗笠:“这是五六十年代的仿制品,家父纯手工制作。”

    斗笠是遮挡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编织而成。

    “老爷子好手艺!”沈东升竖起大拇指,问道:“多少钱一个?”

    “三十元一个,价格稍微比外面贵,主要是卖个手艺。”

    朱振宁走进柜台,抱出长方体的竹笼:“长60公分,宽40公分,30元。”

    捕蛇笼做工扎实,通过竹篾之间的空隙,可以认出装在里面的是什么蛇。

    眼镜蛇,五步蛇和银环蛇,都是中大型毒蛇,成年长度在一米五左右。

    特别是眼镜王蛇,成年长度能长到三米,笼子小了就装不下它们。

    沈东升用力挤压捕蛇笼,满意地点点头。

    “我要十个斗笠,一百个捕蛇笼,你给我优惠。”

    朱振宁一愣,咬咬牙说道:“你给三千块钱,我免费送给你10个斗笠。”

    “成交。”

    沈东升也不含糊:“麻烦你送货到嘉禾小区停车场,斗笠我要九大一小。”

    “没问题,小哥稍等。”朱振宁掏出手机给媳妇儿打电话,让媳妇马上送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