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向恶而生(2/3)
打骂虐待她。
女王一怒,派三千兵就打了过去。
情报分析,最多三日,大城军便要推进至彭亨王城。
论地盘,彭亨是大城的数倍,但论财力,大城为半岛最富。
这位女王治理国家是极有本事的。对外向暹罗称臣使自己免于被吞并,开放贸易,对其他宗教也不排斥。至目前为止,大城仍旧是半岛最为繁华富庶的自由贸易港,瀛州在大城获利也十分可观。对内,则兴修水利,修缮道路,每年出口的稻米数量十分可观。
女人当政本就为世俗难以接受,但这个女人居然做到了,然而也不是没有隐忧。
为了保护这份成果,大城打造了一支常备军,而这支常备军中还有三百火枪手。这支三百人的雇佣军就还是沈兴这厮帮忙组建的,以大明人为主,有前海员有退役军官士兵。
就也不知道沈兴这厮同女王有没有一腿。
至于彭亨,显然在国力军力上不及大城太多。
然而朱老七之所以能够全盘分析局势,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情报网络,至于那些小国,不能说没有情报,但也极其有限。这就导致彭亨王以为自己很牛,可以欺负女人,结果被啪啪的打嘴巴。
朱老七也不担心彭亨会被覆灭,当下土人王国之间的争端很有些春秋时期贵族战争的风采,对身份地位极为看重。
打输了割地赔款,拿钱赎人;打赢了也不会轻易灭国屠城,取而代之,往往洗劫一波勒索一波就走。
因为将人家国王给宰了,就会犯众怒被围攻。
斗而不破,就是半岛的政治生态。
即便瀛州也有必要遵循这套玩法,除了那些葡人的铁杆,没有干掉任何一个哪怕表面中立的拉惹或者苏丹。
拿到这份情报,朱老七瞬息便联想到是否可以从两国之间的争端中获取利益。
好吧,人至恶则失去了人性,这似乎已是他的思维惯性。
支持彭亨,谴责大城侵略。
支持大城,谴责国王强娶长嫂,背德乱伦。
居中调解,则是顾全大局,维护半岛和平。
坐视不管,则是不以大欺小,不干涉内政。
嗯,这就是帝国主义强盗思维,不论怎么做,也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
不几日,贺承志也有消息传来。所说为同一件事,只不过战争过程介绍的更为详细。
何日出兵、行军路线、两方战损、大城军一路洗劫了多少村庄......
造孽啊,彭亨16万人口,这就死伤五六千人了,逃难的更多。
如今大城军兵进王城,彭亨王还在死撑。
转过天,又一则消息从驻柔佛领事馆传来。
柔佛宣布支持大城国,对彭亨宣战,军队已经开进了彭亨领地。
你酿,打的可真热闹,柔佛落井下石,趁机占便宜来了。
这样的小规模战争,基本就是南洋诸国的常态,和平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奢侈品。
虽然没有人来请求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宗主主持公道,但这场战争对于淡马锡来说却是好事,更进一步证明了周边国家没兴趣关注淡马锡一州两县所推行的宗教打压政策,或者说没有那个精力同能力。
“陶春,关于三国之间的纷争,你说我们要不要出面调解呢?”
“殿下,我们刚刚发出照会不久,曾承诺不干涉诸国内政同纷争。此时又无人前来相求,暂时看来没有理由涉入啊。”
“怎么可能没有理由呢?”朱老七看陶春有些不争气,“战争会死人,会影响生产,会加大三国粮食损耗,那么出口我大明的粮食就会减少。同时,在各国大明商贾经营也会受到影响,没准还会因为战乱而死人。这么多理由,你说没有?”
陶春苦笑,“殿下,若这样说也可以,只是眼下的局势,恐怕我方也抽调不出人手来干涉三国纷争了。”
“怎么说?”朱常瀛看陶春一副欲言又止模样,不由瞪眼,“到底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是不是马六甲或者雪兰莪出了大乱子而没有报我?”
“没有,没有!”陶春急忙摇头,“贺总督同邓提督调度得当,两县官吏也十分用心,并没有大股民乱发生。”
“那为什么说无力干涉,你把话说清楚些!”
眼见躲不过,陶春吞吞吐吐的将实情道出。
“据臣所知,大量景教僧侣从对岸偷渡过来,煽动两县土人投奔亚齐。贺总督下令海巡放开海禁,任由土人逃亡。”
“人走了但土地却不能搬走,这些空出来的熟田就成了香饽饽。县衙主持拍卖,这些熟田尽入军中弟兄手中,银钱不足便以薪俸为抵押。”
朱常瀛点点头,“此事我是知道的,弟兄们拼命不就是为了兴家置产么,有了产业便能留下来安居,这有什么问题?”
“过头了,过头了啊。”陶春有些埋冤道,“原本逃亡潮仅限于沿海地区,倘若及时出手,搜缴拘捕那些亚齐奸细,这股风潮便
女王一怒,派三千兵就打了过去。
情报分析,最多三日,大城军便要推进至彭亨王城。
论地盘,彭亨是大城的数倍,但论财力,大城为半岛最富。
这位女王治理国家是极有本事的。对外向暹罗称臣使自己免于被吞并,开放贸易,对其他宗教也不排斥。至目前为止,大城仍旧是半岛最为繁华富庶的自由贸易港,瀛州在大城获利也十分可观。对内,则兴修水利,修缮道路,每年出口的稻米数量十分可观。
女人当政本就为世俗难以接受,但这个女人居然做到了,然而也不是没有隐忧。
为了保护这份成果,大城打造了一支常备军,而这支常备军中还有三百火枪手。这支三百人的雇佣军就还是沈兴这厮帮忙组建的,以大明人为主,有前海员有退役军官士兵。
就也不知道沈兴这厮同女王有没有一腿。
至于彭亨,显然在国力军力上不及大城太多。
然而朱老七之所以能够全盘分析局势,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情报网络,至于那些小国,不能说没有情报,但也极其有限。这就导致彭亨王以为自己很牛,可以欺负女人,结果被啪啪的打嘴巴。
朱老七也不担心彭亨会被覆灭,当下土人王国之间的争端很有些春秋时期贵族战争的风采,对身份地位极为看重。
打输了割地赔款,拿钱赎人;打赢了也不会轻易灭国屠城,取而代之,往往洗劫一波勒索一波就走。
因为将人家国王给宰了,就会犯众怒被围攻。
斗而不破,就是半岛的政治生态。
即便瀛州也有必要遵循这套玩法,除了那些葡人的铁杆,没有干掉任何一个哪怕表面中立的拉惹或者苏丹。
拿到这份情报,朱老七瞬息便联想到是否可以从两国之间的争端中获取利益。
好吧,人至恶则失去了人性,这似乎已是他的思维惯性。
支持彭亨,谴责大城侵略。
支持大城,谴责国王强娶长嫂,背德乱伦。
居中调解,则是顾全大局,维护半岛和平。
坐视不管,则是不以大欺小,不干涉内政。
嗯,这就是帝国主义强盗思维,不论怎么做,也可以找到充足的理由。
不几日,贺承志也有消息传来。所说为同一件事,只不过战争过程介绍的更为详细。
何日出兵、行军路线、两方战损、大城军一路洗劫了多少村庄......
造孽啊,彭亨16万人口,这就死伤五六千人了,逃难的更多。
如今大城军兵进王城,彭亨王还在死撑。
转过天,又一则消息从驻柔佛领事馆传来。
柔佛宣布支持大城国,对彭亨宣战,军队已经开进了彭亨领地。
你酿,打的可真热闹,柔佛落井下石,趁机占便宜来了。
这样的小规模战争,基本就是南洋诸国的常态,和平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奢侈品。
虽然没有人来请求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宗主主持公道,但这场战争对于淡马锡来说却是好事,更进一步证明了周边国家没兴趣关注淡马锡一州两县所推行的宗教打压政策,或者说没有那个精力同能力。
“陶春,关于三国之间的纷争,你说我们要不要出面调解呢?”
“殿下,我们刚刚发出照会不久,曾承诺不干涉诸国内政同纷争。此时又无人前来相求,暂时看来没有理由涉入啊。”
“怎么可能没有理由呢?”朱老七看陶春有些不争气,“战争会死人,会影响生产,会加大三国粮食损耗,那么出口我大明的粮食就会减少。同时,在各国大明商贾经营也会受到影响,没准还会因为战乱而死人。这么多理由,你说没有?”
陶春苦笑,“殿下,若这样说也可以,只是眼下的局势,恐怕我方也抽调不出人手来干涉三国纷争了。”
“怎么说?”朱常瀛看陶春一副欲言又止模样,不由瞪眼,“到底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是不是马六甲或者雪兰莪出了大乱子而没有报我?”
“没有,没有!”陶春急忙摇头,“贺总督同邓提督调度得当,两县官吏也十分用心,并没有大股民乱发生。”
“那为什么说无力干涉,你把话说清楚些!”
眼见躲不过,陶春吞吞吐吐的将实情道出。
“据臣所知,大量景教僧侣从对岸偷渡过来,煽动两县土人投奔亚齐。贺总督下令海巡放开海禁,任由土人逃亡。”
“人走了但土地却不能搬走,这些空出来的熟田就成了香饽饽。县衙主持拍卖,这些熟田尽入军中弟兄手中,银钱不足便以薪俸为抵押。”
朱常瀛点点头,“此事我是知道的,弟兄们拼命不就是为了兴家置产么,有了产业便能留下来安居,这有什么问题?”
“过头了,过头了啊。”陶春有些埋冤道,“原本逃亡潮仅限于沿海地区,倘若及时出手,搜缴拘捕那些亚齐奸细,这股风潮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