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李旦集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府别院,书房。

    吴氏兄弟正襟危坐,毕恭毕敬。

    朱常瀛面带微笑,看向吴天佑。

    “家里都安顿好了?”

    “是,卑职已卸了家中俗务,将生意尽皆交托家兄打理。”

    “好,你的事稍后再说。”

    朱常瀛把目光移向吴天顺,“吴家年造海船几艘?”

    “回殿下,吴家产业微不可及,一年仅能造海船两艘,不过平底沙船可年造六艘。”

    “太少了,要增建,你缺钱还是缺人?”

    吴天顺扑身跪地,眼睫毛都乐开了花,“多谢殿下提携,草民家尚有些许积蓄,只要殿下所需,草民必当倾尽全力。”

    “好,稍后自有人同你谈这个事。”

    朱常瀛笑着对他说道。

    “本王再许一个好处,你吴家不是有四艘跑海商船么,都要武装起来。你拿着本王的条子去找刘大伴,火炮火绳枪炮弹铅弹都有,价格公道,必不欺你。

    而后你再挑选些得力人手去往东郊大营,自会有人教授尔等如何使用火器。时间不会很久,半月即可。望你好生经营,下去吧。”

    吴天顺千恩万谢的去了。

    朱常瀛问吴天佑,“你确定要从军,而不是经营生意?”

    “卑职心意已决,愿为殿下效死!”

    “好!”朱常瀛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虽立有大功,但军中自有法度,便暂时授你哨长虚职,入澎湖海事学堂学习三个月,而后再领实差,你可满意?”

    吴天佑谢恩,旋即为难着说道。

    “卑职虽粗通文墨,但自少时就不喜读书,都是被家父逼出来的。嘿嘿,卑职就想问问,这海事学堂不会也打板子吧。”

    朱常瀛瞪眼,“你这是不打不学么?那好,本王交代先生们一声,包你满意。”

    吴天佑就咧嘴,“殿下啊,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问一问这海事学问难学否?”

    “难与不难,你都要学!”朱常瀛很严肃的对他说,“海事学堂就是专门为海员晋升所设,所学天文、地理、船只操控、指挥作战,尔若不学好这些,是不配指挥一艘战舰的。若不愿学,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吴天佑神色一振,“卑职要学,而且一定学好!”

    “好,你下去吧。”

    武装海商,也是既定策略之一。

    朱常瀛在尝试培养一批人,武装一批人。一则海商能够自保,二则危机时刻也可作为水师补充。若是将来,能够放出去咬人才是最好。

    但这样的商贾不是很多,仅有11家,大多为同瀛州有生意往来的熟客。

    筛选很严格,要听话要值得信赖,不然发了武器就叛变,而后去祸害大明沿海怎么办?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吴氏兄弟走了,家丁又领进来一个人。

    泉州府同安县人,海商许心素。

    这位也是个人才,从大明每年输入日本的生丝高达3000担,而这厮就能占去五分之一份额。

    这个五分之一,实际上是他同李旦集团的合伙买卖。许家负责内陆铺设商业网格,身在长崎的李旦遥控指挥,负责武装押运。

    而以李旦为首,形成一个庞大的以闽人为主的海商集团,通过几年调查,朱常瀛对这个松散组织的规模有了大概掌握。

    李旦,早年在马尼拉经商,巨富。为西班利亚人所嫉妒,被抄家逮捕。这厮逃离马尼拉之后,便在长崎经营,短短数年便俨然为旅日闽商之首。

    有据可查的,这个集团掌控的大型海船当在60艘上下。

    这里所说的大型,指的是18米长度以上的福船或者鸟船,安装有几门小口径弗朗机火炮,配备若干碗口铳,日式鸟铳等火器,能够同大明水师分庭抗礼的那种。其余各类型中小船只就多了,瀛王府的消息还不能精确到如此程度。

    各地海防的奏报里,动辄说什么倭寇战舰数百,扬帆蔽日......

    实际上怕是独木舟都算上了,自己无能,就只能叫嚷着困难有多大。

    朱常瀛最反感的就是我大明这种浮夸表达方式,从来没个准数,坐在紫禁城里皇帝看了能吓得半死,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若连各类渔船,摆渡都算上,朱常瀛也可以恬不知耻的说,拥众数万,战舰千艘,遮天蔽日。

    是时候摊牌了,朱常瀛不允许这样一股势力长期游离在控制之外。

    许心素心里苦。

    巴结大明皇子无非是要有官家护身,行事方便。

    生意依托澎湖转运,又在瀛州经营皮货,也确实获得了若干好处,但同他独霸八闽沿海贸易的目标相去甚远。王府名下的商行也好,官家采购也罢,从来都是广撒网,不唯一家独用。

    而这位瀛王殿下的野心,则如天雷滚滚将许心素雷的七荤八素,去了南洋一遭,便将荷夷同西夷都揍了。

    许心素的眼睛不瞎,这海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