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偏岛有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常瀛微微一笑。

    “沈兴信中说西婆罗洲富有金矿,你了解多少,不妨同本王详细说说。”

    “好,就说苏加班那近佐,便开矿有4处。草民经营的这处矿场,有兄弟近200人,可年产黄金6000多两,其他两处想必也相差不大。

    草民听说,在苏加班那以北有个叫东万律的地方,经营矿场者更多。”

    听到这个数字,朱常瀛双眼中的贪婪之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皇帝老子每年入库的黄金也就两千多两,而整个大明的黄金年产最多也就三万两。

    大明虽大,但金银铜这等贵金属产量却严重不足,贫矿啊,工作量大产出又少。

    而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一年所产便是整个大明一半的产量,妥妥的富矿!

    若吴元盛所说属实,将那个东万律也算进来,岂不是超过了大明黄金年产量?

    这个......值得拥有!

    朱常瀛思考了片刻,继续问道。

    “200人年产金6000两,工钱怎么算,成本几何,土酋同你各自能拿多少?”

    吴元盛虽奇怪于瀛王问这个干嘛,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算起来,每人年赚4至5两金,这是工钱,年底还会有一些份子,有几个帮衬的兄弟更要厚待,再有就是工具器材,吃喝住用,一年大概需要花费2000两金,草民年得黄金400两上下,土酋可得3600两。”

    “也就是说,土酋要拿走六成的金子?”

    “呃,正是,不过土酋也需要上下分润,一年所得应该同草民差不多。”

    “这个苏加班那有多少户人口?”

    “草民也没有仔细算过,大概有四五百户吧。”

    “苏加班那隶属于谁?或者说向哪国朝贡?”

    吴元盛想了想,说道。

    “这也说不清楚,土酋自称苏丹,有时向万丹国朝贡,有时又向柔佛国献礼,但草民从未见有国派遣官员来过。”

    “西婆罗洲,你知道的,有多少我大明人?”

    “呃,草民知晓的,约略有千五百多人,但肯定不只这个数。”

    朱常瀛微微点头,笑道,“吃过喜酒,你便返回潮州,还能募集到矿工么?”

    吴元盛神情一动,“能!”

    吴元盛走后,朱常瀛再次看过沈兴书信,又看过南洋商行贸易版图。

    就发现整个婆罗洲,南洋商行只在渤泥国国都设有商馆,而西婆罗洲则只同三处有贸易往来,三发、山口洋、坤甸。

    这三处既是最为繁华之地同时也是明裔聚集区,其他地方不值一提,蛮荒落后,人烟稀少。

    就手中情报来看,西婆罗洲明裔当在万人左右,皆来自潮州、惠州两府。

    这种自发的移民少有读书识字的,且以乡党宗族为核心,彼此矛盾不断,难以形成合力。

    南洋明裔虽多,但却没有一个政权握在华人手里,却大多在阿拉伯裔手里,这就是有无母国支持的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自然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朱常瀛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散乱的移民整合起来,重新沐浴皇恩。

    提笔,写了几个大字。

    ‘大明黄金矿业开发商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