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瀛州的教育改革(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接近1300人,学制一年,登船后即是学徒也是军人。

    船舶制造学堂:名额300人,学制三年,半工半学,主要为造船培养人才。

    军官进修学堂:近400人,学制3-12个月,主要为一些有军功却缺乏相关知识人所设,就如吴天佑这般的。

    所有这些,都是免费。

    学堂建设费用不提,只教师薪俸、书籍餐饮之类的费用,朱常瀛估算了一下,今年将为此支出3万两!

    值不值得,自然值得,这世界没有什么比投资教育更值得的事了。

    更值得庆幸的,知行学堂培养出来的人参加科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也不用担心人才流失,就考不上嘛。

    当然,自学也不是不可以,从提案就可以看出,有些人吃饱了又想着子孙凭科举入仕。对于这部分人,朱常瀛的做法是你爱去就去,自己想办法。

    六月底,新式教育制度正式颁布施行,提交有司逐步落实。

    朱常瀛实在是累的可以,几乎手把手的教授这个议政会应该如何运作。

    接下来还有修路、水利等等议题,但老迈的周老总管显然无法承担这份重任,朱常瀛很痛苦,这份兼职难道就甩不掉了么?

    其实作为议政会的议长,并不需要发表个人意见,只维持秩序,最后在表决时宣布统计结果就可以了。

    但显然我大明对这类的大型开会场面还不是很适应,需要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至于钱财,这真的不是一个问题。

    朱常瀛几乎在用整个大明朝的关税以及自有贸易所得来供养瀛州。

    六月头,王府库房里的结余已经超过300万两!预计整个万历三十七年,王府将有接近千万两的收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