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马尼拉的现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吕宋,驻扎有大军六千,战争同疾病,夺走了600多条性命。

    府衙前广场,竖立着一座天然巨石,巨石的一面被打磨的平如镜面,密密麻麻刻着阵亡者的名字。

    朱常瀛到来的第二日,便举行了隆重祭礼,舰炮轰鸣中,朱常瀛提笔写了几个大字。

    英魂碑。

    他们的死亡,有没有意义,或许百年以后的人才有资格去评价。但朱常瀛觉着,这些人的灵魂在注视着自己,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徘徊着。

    阵亡者的家眷,超过一半在吕宋定居下来。

    对于他们,抚恤早已经下发,土地也不是问题,每户2百亩,但朱常瀛觉着不够,又加赏百亩!

    至于其他阵亡者,则给予50两银子的追赐。这是常规之外的恩赏,朱常瀛自掏腰包。

    死了的有赏,而活着的,军功最为卓越的一批人也被给予各种赏赐。

    但还不够!

    6千大军,有8百几人被授予铜辉勋章,1百几人被授予银辉勋章,7人被授予金辉勋章。

    荣誉归于勇者。

    灜州军虽然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工资很高,但这并不代表就是一支只知道赏银而无任何归属感的雇佣军。

    他们都是战士,为了族群繁衍生息付出青春付出生命,对灜州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对得起他们的王。

    朱常瀛的来临,带来三千生力军,同时,有千二百人服役超过四年,选择退役。

    这是灜州特色,只要年满四年,可以自愿退役。

    实在是获得土地之后,当兵所获得的军饷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人均2百亩土地,一半种稻一半除了桑茶之外可以自由经营,而吕宋又有充足的奴隶,只要不是太过蠢笨,就都可以过上地主老爷的小日子。

    再者,这些退役战士很有一部分人会被选拔进入各县治安队,县衙有司,完成角色转换,到了地方也并非无事可做。

    通过种种手段,这些退役士兵将会成为瀛洲的统治基石,而且是半军事化的基石。

    因为退役时,朱常瀛不会收回铠甲,伴随他们征战的火铳也会留给他们,有产有业,拿起武器扞卫自己的利益,这是他们的天然本能。

    在美岸第八日,朱常瀛完成北吕宋陆军整合。

    五县同瀛州例,各编制一营500人,逐步向内陆推进。

    除守备军以外,新老士兵整合,有陆军5千,设10营,3营并坐一团。

    手握这么多力量,不搞事就对不起殖民强国之名了。

    今年7月,南洋舰队帮助文莱国国王平息一场内乱,因而获赠婆罗洲东北角一块土地,该地名沙巴,小城亚庇就在其中。

    面积有多大呢,比瀛州岛还要大些。

    虽然如此,但这个赠予其实屁的意义也没有,沙巴本就由反叛势力掌控,在文莱国王看来,就如同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个包袱,朱常瀛很愉快的接下来,但因为人手短缺,也只在几处关键地点设立据点而已。

    如今,动手的时机到了。

    新编成立的三个陆军团,两个团将被部署沙巴,一个团留守北吕宋。

    北吕宋驻地前移,在林加延湾沿岸一个新设的小城驻扎。

    此城名达古,南下三十里就是瀛州同马尼拉默认的边界线。

    但其实协议也是极其模糊的,且因为没有签字,是否有效力就很难说。而且双方对吕宋岛内陆认识模糊,热带雨林阻挡住了所谓文明人的入侵。

    一句话,究竟能圈多大的地盘,还是要看自己的本事。

    打开内陆通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当皮毛商人跟随军队进入驻地,拿着稻米、铁箭头同内陆土着交易各种皮料时,这一切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在南洋,无论土着还是外来者,对动物皮毛基本没有需求,但越过北回归线向北,对皮毛的需求则是永无止境的。尤其在瀛州开发出鳄鱼皮、蛇皮等等的用途之后,南洋的皮料交易量几乎在直线式上升。

    而对待土着部落的总体方针,拉拢几家,打压几家,如此下来,货物、土地、奴隶什么也都有了。

    效果很好,进境神速,把马尼拉的西班利亚人羡慕的要死。

    而这个方法,他们想学也学不来,北方深不见底的市场掌握在瀛州手里,而新大陆也不缺皮毛。

    就在朱常瀛忙于处理纷乱的军务时,一艘西洋武装商船驶入美岸港。

    马尼拉总督乔蒂·维萨拉得知朱常瀛身在美岸,特意来访!

    看着昔日庄严的教堂被改造为不伦不类的王府别院,维萨拉充满怨念。

    然而今日,维萨拉不得不屈尊降贵前来求助这位神秘而强大的东方皇子。

    马尼拉,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叛乱!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扰乱了整座大洋。

    大明人的数量太可怕了!北吕宋、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