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有关瀛州的外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领,率领一支7百人的南洋丛林部队征战瀛州山林。

    术业有专攻,瀛州军确实不适应丛林作战。

    原本,这支部队是为济州岛准备的,然而传回来的情报迫使朱常瀛不得不放弃早前的想法。

    济州岛的防御很扎实,环岛建有烽火台,有官衙有驻军,显然朝鲜也意识到了这座岛的价值,在岛上驯养战马,只骑兵就有2百人。

    这些南洋土兵过去,一个冲锋也就散了。

    骑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在任何一个国度,都是战略力量。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朱常瀛把这支部队留在瀛州,去征服山中的不臣之辈。

    这一次,朱常瀛将把这支雇佣军也带上,以弥补自身兵力之不足。

    打发走阿耶理,朱常瀛把曹化淳叫了进来,想到济州,北方又发生了一件很令人不爽的事。

    “朝鲜同倭国签订的条约具体内容是什么来着?”

    “回殿下,此条约朝方称《己酉条约》,朝方开放釜山,允许倭国设立商馆,倭国每年可有20艘商船前来交易。但这种条款如同儿戏,据传回来的消息,倭国商船显然不止20艘。”

    不愧自称小中华,动辄闭关锁国,便开海也开的蠢笨。

    他就不明白一个道理,海船每多走一里利润就增加一分,去倭国交易不香么。都是地主老爷的做派,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收粮。

    “货物呢?朝鲜有什么可同倭国交易的?”

    曹化淳一脸便秘的说道,“多转口我大明货物,少量有人参兽皮等物。”

    这真是能把人气吐血啊,还有什么好说的,朝鲜国商人利用同大明的宗藩关系,想尽办法从大明获取货物而后售往日本套利。

    朱常瀛在桌案上翻找,拿出去年同倭国的交易记录。

    有记载的,经北塘、澎湖、琉球前往日本贸易船只,高达167船次!

    单单生丝交易,就高达3700担,瓷器漆器家具药材象牙香辛料等等不可尽数。由于国内生丝产量有限,商人甚至从暹罗、安南等国搜罗高品质生丝运往日本。

    瀛州关税收入中,有1\/4强都是对日贸易贡献的。

    但朱常瀛预计,走私数量仍旧十分庞大,比如朝鲜就有这么多二五仔。

    而事实上,朱常瀛同老德川的关系已经好到离谱,甚至被邀请前去江户做客,对于瀛州名下商船,老德川甚至亲自发布一则通告,并委托奄美转交朱常瀛,以示交好。

    布告全文:

    凡瀛州府商船来我日本 ,虽任何郡县岛屿、商主均可随意交易。如奸谋之徒 ,枉行不义 ,可据商主控诉 ,立处斩刑 ,日本人其各周知勿违。

    曾经被朱常瀛吊打的萨摩蕃,也放下身段,向大明商船敞开怀抱,在领地发布通告。

    布告全文:

    如瀛州商船驶来我藩时 ,到处应予保护 ,迅速开入鹿儿岛或者坊津。其一体周知 ,若背此令及行不义 ,可处罪科。其盟之坚者 ,金石胶漆 ,物莫能间。

    想不到吧?

    朱常瀛初时也想不明白,又咨询了许多海商,才慢慢回过味来。

    小日子的白银太多了,不花出去就会贬值,而各大名又要急于从商业交易中套利,关税虽然很低但国内税则高到离谱。即便这样,奢侈之风却仍旧不能满足,大明物产到港即脱销。

    这令朱常瀛既兴奋又无奈,同江户签订的协议只生效了一半,那就是瀛州坚决打击走私,但小日子举起双手欢迎大明商人。

    在江户看来,来的明商没有一人是走私犯。相反,瀛州还把自己家的走私犯给办了,很开心。

    这个逻辑简直了。

    朱常瀛也只能跟着开心,平户、长崎已经有了商馆,正琢磨着要不要向老德川提出在江户建立商馆,估计也会同意的。

    但日本不同于南洋,朱常瀛还没有自大到在人家的地盘修堡垒,这样爱花钱的主就不要刺激了,商馆只为正经的商业同外交。

    都这样做了,还有人在试图挖大明的墙角。

    朱常瀛恨恨道,“这釜山,我们也要插一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