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飞地茄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占婆国宾童龙商馆座落于一处半岛。

    半岛类似一根茄子,长六里宽三里,同陆地相连处不足半里,瀛州人称其为茄岛。

    这块地盘已经不属于占婆,而属于瀛州,南洋商行用真金白银买下来的,比租借地还要更进一步。

    半岛不大,但却热闹异常,几年之间便吸引万余明裔落脚,有本就在占婆讨生活的,也有跟随商船前来的新移民。大明内卷太严重,总有人想要逃离。

    表面上,瀛州并没有在此地设立官方机构,由南洋商行自主经营,但真实情况则不然,有委派的正式官员治理,只是机构不健全。

    明裔社区建有学堂、孔庙、妈祖庙,俨然同任何一座瀛州县城无异,但瀛州没有这么多预算,还顾忌不到这里,孔庙同妈祖庙都是大明裔捐款筹建的。

    在这里定居的,躲不开一个商字,就如同后世奔走全世界的温州小商品市场一般,而现在则更夸张,小到针线大到家具摆设,无所不包。

    论东亚手工业,大明就是霸主!

    而定居者中,也不乏土着,就如同葡人在香山澳做法一般,招商的大旗挑起,想要发财讨生活的人自然就来了,许多占婆权贵豪族商贾也在岛上建有房产,并把一部分家眷迁过来居住。

    没有别的,只为了安全!

    如果说大明不太平,那南洋就没有安生之地,海盗土匪简直数不过来,财产一夜归零,家破人亡也只在弹指,大小势力太多,官匪也很难分清,一国的海军跑到别人家地盘也就是海盗了,哪有什么和平。

    朱常瀛在几条主街道逛了一圈,就感觉穿越去了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租借地,好的地方真心不错,但乌七八糟的也有不少。

    比如码头上抢活干的土着帮派,以及繁荣的贩卖人口产业。

    当殖民的大门打开,朱常瀛也控制不住资本带来的后遗症。

    虽然如此,朱常瀛还是很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如果没有瀛州,便会有大量的华人被贩卖至南洋,沦为只能干活的人形牲口,甚至被南洋的土着贵族支配。而现在,由于瀛州疯狂吸纳移民又加严厉打击人贩子,大明人口贩卖海外已经鲜有发生了。

    但反过来,又开始有人贩卖人口去往瀛州领地。

    在南洋,奴隶制是普遍存在的,暹罗、真腊、占婆、柔佛、万丹、渤泥都是这般,奴隶交易盛行。贵族也以蓄奴为荣,一个小贵族若没有几十个奴隶,就会被人看轻。

    而这座半岛上贩卖人口的最大主顾,竟然是瀛州兴起的新贵,赐地太多也未必全是好事,生生刺激起奴隶贸易。

    回到商馆,朱常瀛拿小本本记录在案:

    有关奴隶引进要立法。

    有关茄岛这类小面积飞地如何促进定居土着归化。

    要设立正式关税司而不是商行代收。

    治安队贪腐严重,纪律散漫,要好好查一查。

    看规模看资金流,茄岛已有资格设立瀛州银行。只拿大明商人的钱财来建设瀛州还不够,土着的钱那也是钱!

    帕尼提早已在商馆恭候多时了,当船队进入港口时,这位年近五旬的老国王便在码头上等候。

    谁知船中没有这位大明皇子的踪影,问之,竟乔装登岛视察去了。

    国王傻眼,前来迎接的官员也傻眼,也不敢撒出人手去找,只好返回商馆候着。

    老国王最多1米6,而朱常瀛少说1米8,远远走过来,帕尼提便生出一股难言压迫感。

    朱常瀛大步流星走到帕尼提近前,温声寒暄,把老国王请进商馆。

    商馆实际上是一座小型堡垒,官署、兵营、南洋商行中南半岛业务总部都在这座小型堡垒中。

    原本,茄岛没有正式驻军,只有南洋商行百余名武装人员常驻,而现在,则进驻正规军千人,雇佣军7百人,海军根本就挤不进来,只能在城堡外租用几个大型仓库暂住。

    会议厅入座,朱常瀛这就准备谈正事,但显然老国王还不能习惯于朱常瀛的节奏。

    “瀛王殿下,寡人在都城准备了盛大欢迎仪式,王宫也备下宴席,还请殿下同寡人前往宴饮。”

    朱常瀛含笑说道,“多谢盛情,但军机大事非同小可,孤还是想要了解一番当前形势。”

    帕尼提微微愣神,完全没有想到这位竟然如此心急,不由苦笑。

    “我国华英、南蟠两府同阮氏接壤,据边境传来消息,阮氏在归仁府集结大军,其前锋越过边境,向华英进犯,寡人已派出水陆2万大军前往迎敌。不过阮氏战船有火炮助阵,我军......我军恐不能敌。”

    “那阮氏派兵多少?”

    “据称有5万!”

    朱常瀛点点头,继续说道,“既然国主求援与孤,你我两家相好,孤出兵本应责无旁贷,但阮氏也是我大明入贡之国,孤只能以劝服为主,至于阮氏能否听劝,孤也不能确定。”

    帕尼提从仆人手中拿过那纸协议。

    “殿下,寡人以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