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下一站:西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占婆停留两日,临离开时,帕尼提携占婆贵族在港口俯首相送。

    就很舍不得朱常瀛离开。

    好人啊,非但平息了战争,还为占婆找到了财富之源。

    一大票大明商贾由王府担保下同占婆王族以及贵族签订了大笔订单,稻米、蔗糖、木料、药材......

    收获的这些原材料,将会被运往瀛州或者大明加工,而后分销国内以及各国。

    瀛州禁令,禁止在大明本土之外设立工坊,这条律令必须坚决执行,坦白讲,南洋也很难开起来,手工业也不是单家独户就能干的,其产业链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不要以为朱常瀛是在害他们,生意其实是双赢的,虽然占婆无法从明商手中获得关税税收,但还可以有利润。

    大明商人所需要的货物,南洋诸国没人会来买,因为都有。

    占婆的贵族将会因此而获得巨额的财富,当然,疯狂压榨平民以及奴隶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就不是采购商应该考虑的事了。

    华英城留下一营陆军、三艘战舰驻守,又散去了一部分武装商船,舰队规模缩小为7艘。

    沿着中南半岛海岸航线南下,只花了一日时间便离开占婆,进入真腊海域。

    真腊国,这是大明人的叫法,但实则人家应该称为柬埔寨王国,其前身自称高棉王国,曾是中南半岛最为伟大的文明之一。

    不过现在衰落了,七年前,被暹罗吊打几顿之后,成为暹罗附庸国,年年上贡。

    其国原本信奉婆罗门,同占婆相同,但成为暹罗附庸之后,则改信上座部佛教,其过程必然不是和平的,内部斗争激烈,自称真腊国王的土酋就有十几个。

    这样混乱的地方,自然也有瀛州的触角。

    南洋商行在一个叫做‘波雷诺哥’的小渔村旁,从当地土酋手中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初时只有20人常驻,每三月发来一二船货物发卖,同时,从土着手中收购土产,种类很多,象牙、犀角、兽皮、黄蜡、风子油,紫梗等等,一进一出获利不菲。

    但这地方不太平,几次受袭损失颇重,周边不明势力也有来威胁勒索,导致常驻的人手越来越多,前前后后又迁来百多户人家,而今已有大明人近千!

    村寨用木栅栏围起,有望楼有碉堡,俨然一防御据点。

    渐渐的,这座村寨有了新的名字,西贡。

    流淌过的大河,则称同奈河。

    当朱常瀛从舆图上看到这些标注的名称时,就决定亲自来看一看。

    同奈河河道蜿蜒,在入海口要改乘40吨级船只入河。

    两岸尽是沼泽湿地红树林,绵延十余里,出红树林,不见雨林,放眼为宽阔平坦的原野。

    热带也是有草原的,只不过草高的离谱,其间也不乏泥泞沼泽,里边蛇虫鼠蚁什么都有,即便土着也不敢轻易踏入。

    但若一把火把它烧了,就会发现这样肥沃的土地世间罕有,几万年积累下来的有机物就是天赐的肥料。

    毫无疑问,这就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

    船行几十里,两岸人丁寥落,只看见五六座土着村寨。

    朱常瀛就奇怪,转头问沈兴,“此地人口原本就这般稀疏么?”

    “不是的,听说许久以前同奈河下游人口原也颇多,但同暹罗国争斗过百年,连年征战,数次更易国都,导致人口大量损失,而为了充实国都人口,就只能从边地内迁。

    就在七年前,真腊拒绝朝贡暹罗,双方掀起大战,结果真腊又败,暹罗一次性迁徙上万百姓入暹罗境内安置。

    三年前,暹罗再次索要人口,真腊送1200户农奴予暹罗。

    所以整个南圻地界人口越来越少。

    两年前,占婆曾经染指这片土地,派兵占领,结果被真腊打了回去,虽然守住了国土,但真腊也无力经营。

    现而今这地方乱得很,除真腊人以外,柔佛、暹罗、占婆、安南也有不少人前来落脚,自行建寨圈地,在家则为民,出门就是匪。”

    朱常瀛看过舆图,所谓南圻,是安南人对此地的称呼,泛指湄公河三角洲。

    朱常瀛正想着如何在真腊布局呢,忽的一阵冷风袭来。

    噗的一声闷响,一支箭矢射穿船帆。

    “殿下,小心!”

    沈兴急忙来护朱常瀛,然而朱常瀛的反应比他还要快一步,蹲身隐藏在船舷下。

    倏忽间,怪异艰涩的嚎叫声响起,箭矢如雨点一般倾泻下来。

    进入内河的船只只有两艘,皆为40吨级小型炮舰,在瀛州海军序列,这几乎是最小型作战船只,但拉出去,在南洋诸国水师里也是可以独立作战的存在,尤其在内河,就是巨舰。

    这也有人敢抢?

    不过如这般的遭遇战倒也经常,其实也不需要军官特别指挥,干就是了。

    水手士兵各寻位置躲避,子弹上膛,默默等待敌人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