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好事连连(2/3)
“草民......草民多谢殿下厚赏!”
这位成熟稳重的汉子最终还是没有扛住权力同地位的冲击力,声音颤抖,喜形于色着退下。
招安,自古有之,封官晋爵者大有人在,但这是不对的,翻遍历史,由贼转正的大多干不出什么好事来,往往成为祸害,这就相当于罪犯摇身一变做了法官,这让天下的老实人怎么活,自己睡觉也不踏实。
能够容忍这些帮派或者海盗头头放下刀枪安享富贵,这已是朱常瀛的心理底线,这也是为何招安三大帮派进展缓慢的因由,都特酿想做官,但朱常瀛不给!
海军几次要求炮弹洗地,只是被朱常瀛压着,动用各方势力多番说服,才有了今日的开花结果。这多好,赤柱增加了劳动力,运输队,而外海则少了一份不安定因素。
这个夜晚,朱常瀛处理掉最后一桩政务,一封来自远方的报告。
暹罗同东吁于七月初爆发战争,东吁白龙王率十几万大军入寇阿瑜陀耶王国,直接将暹罗揍蒙了,连连败退。
暹罗外战不利,内部也不稳定,国王颂昙在王宫遭遇刺杀,险些丧命。
暴怒的年轻国王将幕后主谋指向其堂兄,在王都内展开血腥清洗,进而又牵连至王宫宿卫。
总而言之,暹罗局势动荡,人心惶惶,国王对内充满不信任,转而重用外援。卫队扩充,小日子、葡萄利亚人皆有,又向南洋商行伸出橄榄枝,要高价雇佣武装宿卫。
因为勇威岛一事,沈兴一直被羁绊在暹罗处理善后,同小日子在暹罗王面前打官司。
颂昙起初对南洋商行占领勇威岛充满戒备,强烈要求大明人退出该岛,以至于原本的火器订单都被冻结。
沈兴哪里管他,勇威岛照建不误,且从国内迁来百多户移民安家落户。
那个倭国军头手里虽有两百多倭兵,但在南洋商行面前就完全不够看,只是不停在暹罗王颂昙面前鼓吹大明威胁论,妄图利用暹罗来夺回勇威岛,甚至将暹罗境内的大明人驱逐。
幸赖大明国运昌隆,正在沈兴头疼的时候,东吁来了,紧接着颂昙又遭刺杀!
沈兴被重新请入王宫成为国王的座上宾。
库存的火器被颂昙一口气清空,一支三百人的全火器雇佣军成为王宫宿卫。同时,颂昙还向沈兴表达出希望大明从北方出兵,共同打击东吁的意愿。
前两件事,沈兴当即就办了,只是最后这一件事,虽明知大明没有从云南出兵的可能性,但沈兴还是一本正经的答应极力促成此事。颂昙还真就信了,特意写了一封国书交给沈兴,要求转呈大明皇帝陛下。
如今这封国书就在朱常瀛手中,但转呈大明皇帝就免了,给了也没有用。
朱常瀛直接给颂昙回信,表示大明从云南出兵不可行,但如有需要,可调动一万大军渡海支援。同时,表示大明武器向暹罗敞开供应,火枪火炮,弓箭刀枪皆可,如果没钱,还可以低息贷款!
其实朱常瀛是在吹牛,别说一万人,便三千人也拿不出。
瀛州扩张的速度太快,北吕宋、婆罗洲、淡马锡、安汶岛,几个方向都在用兵,单单稳固拿下的地盘就牵制住了绝大部分兵力,哪里还有兵力去支援暹罗。
但话一定要说的漂亮,一则彰显自身的强大,二则威慑一下这位年轻的国王,三则释放善意。看似矛盾吧,其实这才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
我强大,但我不打你而且还帮你,这就是友善。
转过天,两广总督张鸣冈终于姗姗来迟,老头没有空手,居然还有500标营跟随。
没有废话,船只人员早已等待多时,二十几艘大舶驶出珠江口,奔向下龙湾。
遥远的马六甲海峡,淡马锡。
一艘阿拉伯式快船摇摇晃晃驶入港口,戍卫连长同来人短暂沟通之后,便火速将人带往都统府。
柔佛宰相老阿曼见到淡马锡行军总管贺承志之后,便禁不住老泪纵横。
“贺总督,快救救我柔佛吧!”
“阿曼公,快快请坐!”贺承志请老头落座,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狼狈惊慌?”
老阿曼神色一滞,“您当真不知?”
“阿曼公有事但请直言。”贺承志微微叹气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忙于清剿群岛内的海盗,对外界事务所知不多。”
“好吧,是我误会总督阁下了!”
老阿曼喝了几口茶水,吃了几口点心,语气变得舒缓起来。
“亚齐大军已围攻我王都峇株沙瓦十数日,如果贺总督不出兵,我家王上就要为人所虏了。”
贺承志大惊失色,讶异道,“这么大的事,贵国为何不及早来通报?我竟一点消息也不知。”
老阿曼很想翻白眼,但还是忍住了。
“此是我方疏忽,嗯,我家王上年轻气盛,想要在军中立威,但亚齐海军来势汹汹,来舰竟超过三百艘,我方海军......我方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位成熟稳重的汉子最终还是没有扛住权力同地位的冲击力,声音颤抖,喜形于色着退下。
招安,自古有之,封官晋爵者大有人在,但这是不对的,翻遍历史,由贼转正的大多干不出什么好事来,往往成为祸害,这就相当于罪犯摇身一变做了法官,这让天下的老实人怎么活,自己睡觉也不踏实。
能够容忍这些帮派或者海盗头头放下刀枪安享富贵,这已是朱常瀛的心理底线,这也是为何招安三大帮派进展缓慢的因由,都特酿想做官,但朱常瀛不给!
海军几次要求炮弹洗地,只是被朱常瀛压着,动用各方势力多番说服,才有了今日的开花结果。这多好,赤柱增加了劳动力,运输队,而外海则少了一份不安定因素。
这个夜晚,朱常瀛处理掉最后一桩政务,一封来自远方的报告。
暹罗同东吁于七月初爆发战争,东吁白龙王率十几万大军入寇阿瑜陀耶王国,直接将暹罗揍蒙了,连连败退。
暹罗外战不利,内部也不稳定,国王颂昙在王宫遭遇刺杀,险些丧命。
暴怒的年轻国王将幕后主谋指向其堂兄,在王都内展开血腥清洗,进而又牵连至王宫宿卫。
总而言之,暹罗局势动荡,人心惶惶,国王对内充满不信任,转而重用外援。卫队扩充,小日子、葡萄利亚人皆有,又向南洋商行伸出橄榄枝,要高价雇佣武装宿卫。
因为勇威岛一事,沈兴一直被羁绊在暹罗处理善后,同小日子在暹罗王面前打官司。
颂昙起初对南洋商行占领勇威岛充满戒备,强烈要求大明人退出该岛,以至于原本的火器订单都被冻结。
沈兴哪里管他,勇威岛照建不误,且从国内迁来百多户移民安家落户。
那个倭国军头手里虽有两百多倭兵,但在南洋商行面前就完全不够看,只是不停在暹罗王颂昙面前鼓吹大明威胁论,妄图利用暹罗来夺回勇威岛,甚至将暹罗境内的大明人驱逐。
幸赖大明国运昌隆,正在沈兴头疼的时候,东吁来了,紧接着颂昙又遭刺杀!
沈兴被重新请入王宫成为国王的座上宾。
库存的火器被颂昙一口气清空,一支三百人的全火器雇佣军成为王宫宿卫。同时,颂昙还向沈兴表达出希望大明从北方出兵,共同打击东吁的意愿。
前两件事,沈兴当即就办了,只是最后这一件事,虽明知大明没有从云南出兵的可能性,但沈兴还是一本正经的答应极力促成此事。颂昙还真就信了,特意写了一封国书交给沈兴,要求转呈大明皇帝陛下。
如今这封国书就在朱常瀛手中,但转呈大明皇帝就免了,给了也没有用。
朱常瀛直接给颂昙回信,表示大明从云南出兵不可行,但如有需要,可调动一万大军渡海支援。同时,表示大明武器向暹罗敞开供应,火枪火炮,弓箭刀枪皆可,如果没钱,还可以低息贷款!
其实朱常瀛是在吹牛,别说一万人,便三千人也拿不出。
瀛州扩张的速度太快,北吕宋、婆罗洲、淡马锡、安汶岛,几个方向都在用兵,单单稳固拿下的地盘就牵制住了绝大部分兵力,哪里还有兵力去支援暹罗。
但话一定要说的漂亮,一则彰显自身的强大,二则威慑一下这位年轻的国王,三则释放善意。看似矛盾吧,其实这才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
我强大,但我不打你而且还帮你,这就是友善。
转过天,两广总督张鸣冈终于姗姗来迟,老头没有空手,居然还有500标营跟随。
没有废话,船只人员早已等待多时,二十几艘大舶驶出珠江口,奔向下龙湾。
遥远的马六甲海峡,淡马锡。
一艘阿拉伯式快船摇摇晃晃驶入港口,戍卫连长同来人短暂沟通之后,便火速将人带往都统府。
柔佛宰相老阿曼见到淡马锡行军总管贺承志之后,便禁不住老泪纵横。
“贺总督,快救救我柔佛吧!”
“阿曼公,快快请坐!”贺承志请老头落座,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狼狈惊慌?”
老阿曼神色一滞,“您当真不知?”
“阿曼公有事但请直言。”贺承志微微叹气道,“我这些日子一直忙于清剿群岛内的海盗,对外界事务所知不多。”
“好吧,是我误会总督阁下了!”
老阿曼喝了几口茶水,吃了几口点心,语气变得舒缓起来。
“亚齐大军已围攻我王都峇株沙瓦十数日,如果贺总督不出兵,我家王上就要为人所虏了。”
贺承志大惊失色,讶异道,“这么大的事,贵国为何不及早来通报?我竟一点消息也不知。”
老阿曼很想翻白眼,但还是忍住了。
“此是我方疏忽,嗯,我家王上年轻气盛,想要在军中立威,但亚齐海军来势汹汹,来舰竟超过三百艘,我方海军......我方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