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要饭的来了(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厂、火炮厂、板甲厂、兵器厂、锻铁厂、锻钢厂、铸币厂......

    整个小镇有着各类工匠超过万人,连带着家属,人口接近四万,而若算上配合工厂生产的上下游私商或者个体户,提供吃穿住用的服务行业经营者,那镇子的规模就更大了,人口计有六万。

    打拼这么多年,瀛州真正的家底都在这里呢。

    每个厂都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大股东自然是王府,小股东他也不知道有多少,大概一两千?

    嗯,工厂内部有考评,朱老七的原则,要保证每个厂有15%的骨干拥有股份。

    当然,这股份他们只有分红权而没有所有权,辞职走人也就没有了。

    只不过,辞职的人很少,被辞退或者被惩罚的倒是蛮多。

    花了两日时间,朱老七将几个厂区视察一遍。

    这是一个庞大的军工体系,无锡的钢锭、佛山的铁锭、小日子的铜锭从海路来,然后利用水利锻锤反复锻打剔除杂质,然后运送各厂进行再加工。

    就比如一副板甲,熟铁料剔除杂质之后被敲打成为薄铁板,这是第一道大工序。

    铁料运至中型锻锤作坊,将加热至通红半软化的铁板固定在锻台,那锻台其实也是模具,凿刻着板甲前片同后片造型,而后反复敲打反复加热反复淬火,这是第二道大工序。

    锻打成型之后转移至人工锻台做精细加工,磨平淋钢淬火打磨雕琢,这是第三道大工序。

    如此下来,可日产板甲20副,如果两班倒通宵赶工,产量可达30副。

    打造好之后也不等于完工,还要经过钻孔、缝制内衬、穿戴皮绳等等工序。

    所以这工匠家的女眷也不必闲着,只要想做工,活是干不完的。

    别小看这些工厂,想要保质保量供应军队那也是十分不容易的,花费了朱老七极大心血。

    京城造出来的火铳九边的大头兵就没人敢用,怕短命。五两的成本有四两都在上下分润上,这玩意送去边关就是在害人。

    所以即便是军工厂,朱老七也坚决不用官制来经营,怕就怕原本挺好的事却办成了一坨屎。

    第三日,朱常瀛原打算去往新兵营视察的,不料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

    王府来信,言说给娃赐名的使者到了,叫瀛王赶快回去。

    朱常瀛脑袋上出现几个问号,按规矩,皇子皇女出生满一年方可赐名,若是藩王府子嗣赐名则可能磨磨叽叽搞几年。

    可这才刚刚过了两个月,他也没写信去催啊。

    转念一想,又被气个倒仰,这特酿是来讨要土地的吧?

    皇帝老登终究还是要点脸皮的,还知道问问自己。

    天使,不能怠慢了。

    打马回程,在府邸见到前来宣读旨意的礼部尚书吴道南。

    显然,老头子在面见朱常瀛之前,有过沐浴更衣,不过脸上的憔悴不减,一路从北塘海路来,一定是老遭罪了。

    可惜了,竟然没有吐死他。

    见礼过后,吴道南宣读旨意。

    蓉姐儿,赐名朱徽婧。

    安哥儿,赐名朱由检。

    朱常瀛:......我儿竟然是崇祯!

    不对啊,今年二月,朱老大家又生了个儿啊。

    喔喔,那可怜的小子应该还没有名呢,一个不小心被自家大儿截胡了。

    朱老七请吴道南落座,上过茶,又封了份红包。

    这也不是贿赂,龙凤胎么,做亲王的派点红包给臣子也不算个啥。

    又客气了会儿,朱常瀛和颜悦色问道,“吴先生亲来,定然是有其他事的,不妨明言。”

    面对瀛王的刀子眼,吴道南心中打鼓,开口之后也不知会不会被丢海里喂鱼?

    那北塘、澎湖、屏东,俨然繁华胜苏杭,这些地方原来可都是荒芜之地啊,堪称改天换地!

    这瀛王果如传闻中所言,乃不世出的奇才。

    也难怪人家不愿蜗居京城,那是瞧你不起,不愿与蠢货为伍。

    人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而现在又来摘桃子,无论怎么说,此事办的不地道,龌龊至极。

    可为了福王早日出京,为了朝局稳定,为了天下百姓少受点苦,也只能委屈委屈瀛王了。

    “殿下,福王就藩之事想必您也清楚......”

    “不知啊。”

    朱老七双手一摊,满脸无辜。

    “藩王之间不可私下联络,这是祖制,吴先生慎言,莫要害我。而三哥就藩之事,则需父皇同诸位朝廷肱骨商议,孤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唉,我也不想来啊,这不是走了霉运抓阄抓到了么,吴道南一脸苦逼相。

    “那老臣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它是这么一回事......”

    老头子硬着头皮把事情说了,一脸期待,“殿下您看,此事是否可行啊?”

    朱常瀛沉默片刻,淡淡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