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安南内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七把胖儿子朱由检放回摇篮,又亲了口宝贝女人朱徽婧,收拾收拾衣服来到前厅。

    打开军报,朱常瀛心中微动。

    高平莫氏发兵,攻打郑氏,占据谅山西北境,至信发之日为止,两方正在围绕谅山城展开激战,胜负不明。

    与此同时,驻下龙湾附近郑军数量明显减少,张承嗣推测应是增兵谅山去了,这厮建议马上增兵,攻占永安州全境。

    朱常瀛马上命人将安南舆图拿来,同时召集参谋处,情报处人员赶来开会。

    安南国,自称大越国黎朝。

    原本,其地方制度效仿明朝将国土分为13承宣,现在又改称‘处’。

    南部顺化、广南为阮氏老巢。

    北部太原处大半被莫氏占据,称王高平。

    太原处西邻为宣光处,为武氏镇守,世袭罔替。

    剩余9个半处才是郑氏实领范围。

    安南北部与大明接壤有5个处,自西向东为兴化、宣光、太原、谅山、安邦。

    而安邦处,实际上就包含曾经的大明永安州,朱老七势必要拿回的一处地方。

    如果莫氏能够占据谅山,也就能连通永安州,那么朱老七支援莫氏便成为可能。

    信中,张二虎对阮开芳大加赞赏。

    这厮深入谅山,说服诸多山中势力投靠莫氏,赶到高平时已经拉起一支近五千人的大军,而后又说服莫敬恭出兵攻打谅山,招揽山中蛮族。

    结果一路走一路招降,兵至谅山城时,大军已然号称四万!

    而阮开芳这厮则平步青云,官升平章,在莫敬恭面前俨然诸葛亮般人物,备受重用。

    人才啊!

    便朱常瀛也不得不佩服,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那些山中蛮子的。

    而攻打谅山这一招也真是妙棋。

    因为一直琢磨着怎么坑安南,所以朱常瀛对莫氏过往还是大体了解的。

    为了复国,莫氏不止出兵一次攻打郑氏,但每一次也都是从高平出兵向南,直取升龙城。

    算盘打的不错,占据升龙就能直接复国了。

    但每一次也都失败,损兵折将。

    而这一次出兵谅山,估计是郑氏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谅山,对安南来说也是烟瘴不毛之地,除了山就是山,这地方不养人只养山贼,粮食产出也少的可怜,不要说税收了,每年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粮食来安抚。

    也就是说,莫氏即便拿到地盘,但也没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机会!

    只是如何出手呢?

    晚上九时许,各有司聚齐。

    战报传阅之后,朱常瀛把一枚兵棋落在下龙湾。

    “我军同郑氏对峙已久,但除了下龙湾两座堡子,便没有更大进展。如今莫氏攻郑,这便是我军的机会!”

    “孤也不贪心,下龙湾以北,原属永安州必须要拿回来。”

    “各位议一议吧,今晚要拿决策出来,明早便各部齐动,准备发兵讨伐叛臣!”

    必须是叛臣,黎氏僭越称帝就特酿的该揍!

    赵士桢凝眉,“殿下,此事一定要上报朝廷。”

    “这是自然!”朱常瀛回道,“不但要上报朝廷,还要将莫郑之争通报两广总督,及早在边境布防,以免败军逃窜至我大明境内生事。”

    “如此就好,安南为我大明正式藩属,如欲出兵,还是有圣旨方才名正言顺。”

    “等不了的,圣旨往来最少要两月,怎可能来得及?”

    见赵士桢面带踌躇,朱常瀛淡淡一笑。

    “先生莫不是忘记了,下龙湾乃是我大明市舶司衙门所在,但郑氏不予承认,赖着不走,此事正该我管,也不算越权。”

    “再者说,黎氏僭越称帝,父皇叱责,但其置若罔闻,死不悔改,若不给他一点教训,这算什么宗藩关系?”

    “我意已决,此战必打!”

    赵士桢欲言又止,最终也没有继续出言反对。

    其实几个老倌在顾虑什么,朱常瀛一清二楚,无非是担心瀛州的力量暴露在朝廷眼里,引起皇帝百官猜疑罢了。

    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南洋一向不为朝廷所重视,朱常瀛怎么折腾也无人太过在意,甚至都不知道。之所以会有这样匪夷所思的观念,也是有参照的。

    当年郑和下西洋,区区四万兵便纵横无敌了,每次回朝总要带回上百位使者朝贡,宣示武功。

    而郑和所带水师,在大明看来真的也不算什么,即便造反也威胁不到朝廷根本。

    但朱常瀛以为这其中的误解大了去了。

    郑和只在沿海驻足补给做生意,并没有攻略哪一国,仅有的几次作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战胜之后也没有安排人经营。

    这同瀛州做法完全不能类比,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

    不过朱常瀛也没有必要去同朝廷解释,那不是自找麻烦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