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马六甲半岛调查报告(2/3)
体概括,将会发给各有司中高级官员。
伟大的瀛王指示,要针对各方面草拟意见出来。
朱老七抵达的第三日,淡马锡舰队举办了一场阅舰式,战舰纵队航行,彩旗招展,如同绚丽长龙,一艘行将报废的船只在一轮轮炮火摧残下崩裂破碎,沦为大海上的尘埃。
效果很好,土酋们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但嘴里却一叠声的赞叹瀛州海军的强大威武,有瀛州海军保护,天下就太平了云云。
又一日,各国土酋陆续告辞,朱老七收了一堆礼物送出去的更多。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盛会,既彰显了国威又表达了和平的意愿。
好吧,这些都是假象,盛会并不能抚平马六甲两岸的暗流涌动,更不会消除周边小国的担忧同警惕。一头鳄鱼爬进池塘里,即便没有张嘴,那些小鱼小虾也会被吓的惊慌失措,战战兢兢,巴不得这条大鱼赶紧滚蛋。
而朱老七就是要放大这种恐惧,警告这些土酋不要做蠢事!
第五日晚,朱老七拿到了一份半岛人口统计报告。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大概也就可以了。
柔佛国,有人口近25万。
彭亨国,有人口16万。
吉兰丹国,有人口9万。
霹雳国,有人口14万。
吉打国,有人口17万。
丁加奴国,有人口12万。
大城国,有人口13万。
合计:106万人。
这个数量不包含奴隶,如果算上奴隶,则可能达到120万人。
再看瀛州所属人口。
淡马锡,人口4万。
马六甲,人口9万。
雪兰莪,人口11万。
合计:24万。
也就是说,剔除暹罗属地,整个马六甲半岛有人口不超过150万。
这么大的地盘,对南洋来说属于人口稠密区,但相比于大明,还是太过地广人稀了,对于土地的开发远没有达到极限。
人口当中,有记录的大明移民11万,8万分布在瀛州领地内,淡马锡普遍大明人,其次马六甲,再次雪兰莪。另有3万分布在各国贸易城镇。
华夏移民当中又有一支特殊人群,也即所谓‘峇峇娘惹’族群。
这个族群拢共有两万多人,皆自称祖上是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至于究竟是不是也不重要了,虽然他们同土着普遍通婚,但毫无疑问仍旧保有大明人的风俗传统,甚至文字语言,明确无误的是大明后裔,这个无法作假。
别看这个族群人口不多,但却被朱老七所看重。
因为这个族群十分特殊。他们内部通行福建官话,又掌握半岛语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通晓葡语、波斯语、天竺语、奥斯曼语。而同土着共生近两百年,他们对半岛风俗民情,山川地理极为熟悉。
有了这般多便利,经商自然是一把好手,不论谁当家作主,也混的风生水起。
如今就更加吃香,各衙门口普遍有他们的身影,负责翻译公文,传达对土着政令,协助处理涉及土着事务等等。
朱常瀛决定见一见所谓的土生华人。
第二日,朱常瀛便召见数位老移民代表,举办一场小型座谈会。
礼毕,朱老七对着一位富态老翁和煦一笑。
“你是范福清?孤听说过你,马六甲之战有你一份功劳,难得你当初还庇佑了许多我大明后裔,不失我大明仁爱之本,忠义气节。”
“不敢,不敢,小老儿怎敢担殿下夸赞,都是小老儿应该做的。”
老头儿是真激动了,拱手作揖,脸上泛着遮掩不住的笑意。
“李知州给你安排了什么差事?”
“承蒙知州大人看重,小老儿恬为马六甲议政会副议长,谘议局参政。”
朱常瀛微微颔首,又将目光看向另外一人。
各自闲谈几句,朱常瀛话锋一转。
“请几位过来,孤有几件事相问,希望你们知无不言,为国献策。你们可能不了解孤的脾气,孤不喜奉承话,更不喜说话假大空,凡事据实以告,孤绝不怪罪,若建策有功,孤有重赏。”
“马六甲、雪兰莪二县华夷杂居,土着同新移民发生数次械斗事件,而且还死了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巴生,一户新移民被灭门,至今也没有找到凶手。孤就想问问你们,华夷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
“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秘书官会一一记录。范福清,便从你开始。”
范福清暗道果然是这件事,难怪李知州谭知县几番询问,原来是要呈报给瀛王殿下。
“小老儿也说不好,有几点感想,殿下姑且听之。”
“一者,葡人虽然被赶走了,但葡人经营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余毒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尤其那些西方教信徒,虽然被迫改宗,但没有了特权,甚至被剥夺土地。大多数人逃去了
伟大的瀛王指示,要针对各方面草拟意见出来。
朱老七抵达的第三日,淡马锡舰队举办了一场阅舰式,战舰纵队航行,彩旗招展,如同绚丽长龙,一艘行将报废的船只在一轮轮炮火摧残下崩裂破碎,沦为大海上的尘埃。
效果很好,土酋们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但嘴里却一叠声的赞叹瀛州海军的强大威武,有瀛州海军保护,天下就太平了云云。
又一日,各国土酋陆续告辞,朱老七收了一堆礼物送出去的更多。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盛会,既彰显了国威又表达了和平的意愿。
好吧,这些都是假象,盛会并不能抚平马六甲两岸的暗流涌动,更不会消除周边小国的担忧同警惕。一头鳄鱼爬进池塘里,即便没有张嘴,那些小鱼小虾也会被吓的惊慌失措,战战兢兢,巴不得这条大鱼赶紧滚蛋。
而朱老七就是要放大这种恐惧,警告这些土酋不要做蠢事!
第五日晚,朱老七拿到了一份半岛人口统计报告。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大概也就可以了。
柔佛国,有人口近25万。
彭亨国,有人口16万。
吉兰丹国,有人口9万。
霹雳国,有人口14万。
吉打国,有人口17万。
丁加奴国,有人口12万。
大城国,有人口13万。
合计:106万人。
这个数量不包含奴隶,如果算上奴隶,则可能达到120万人。
再看瀛州所属人口。
淡马锡,人口4万。
马六甲,人口9万。
雪兰莪,人口11万。
合计:24万。
也就是说,剔除暹罗属地,整个马六甲半岛有人口不超过150万。
这么大的地盘,对南洋来说属于人口稠密区,但相比于大明,还是太过地广人稀了,对于土地的开发远没有达到极限。
人口当中,有记录的大明移民11万,8万分布在瀛州领地内,淡马锡普遍大明人,其次马六甲,再次雪兰莪。另有3万分布在各国贸易城镇。
华夏移民当中又有一支特殊人群,也即所谓‘峇峇娘惹’族群。
这个族群拢共有两万多人,皆自称祖上是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至于究竟是不是也不重要了,虽然他们同土着普遍通婚,但毫无疑问仍旧保有大明人的风俗传统,甚至文字语言,明确无误的是大明后裔,这个无法作假。
别看这个族群人口不多,但却被朱老七所看重。
因为这个族群十分特殊。他们内部通行福建官话,又掌握半岛语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通晓葡语、波斯语、天竺语、奥斯曼语。而同土着共生近两百年,他们对半岛风俗民情,山川地理极为熟悉。
有了这般多便利,经商自然是一把好手,不论谁当家作主,也混的风生水起。
如今就更加吃香,各衙门口普遍有他们的身影,负责翻译公文,传达对土着政令,协助处理涉及土着事务等等。
朱常瀛决定见一见所谓的土生华人。
第二日,朱常瀛便召见数位老移民代表,举办一场小型座谈会。
礼毕,朱老七对着一位富态老翁和煦一笑。
“你是范福清?孤听说过你,马六甲之战有你一份功劳,难得你当初还庇佑了许多我大明后裔,不失我大明仁爱之本,忠义气节。”
“不敢,不敢,小老儿怎敢担殿下夸赞,都是小老儿应该做的。”
老头儿是真激动了,拱手作揖,脸上泛着遮掩不住的笑意。
“李知州给你安排了什么差事?”
“承蒙知州大人看重,小老儿恬为马六甲议政会副议长,谘议局参政。”
朱常瀛微微颔首,又将目光看向另外一人。
各自闲谈几句,朱常瀛话锋一转。
“请几位过来,孤有几件事相问,希望你们知无不言,为国献策。你们可能不了解孤的脾气,孤不喜奉承话,更不喜说话假大空,凡事据实以告,孤绝不怪罪,若建策有功,孤有重赏。”
“马六甲、雪兰莪二县华夷杂居,土着同新移民发生数次械斗事件,而且还死了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巴生,一户新移民被灭门,至今也没有找到凶手。孤就想问问你们,华夷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
“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秘书官会一一记录。范福清,便从你开始。”
范福清暗道果然是这件事,难怪李知州谭知县几番询问,原来是要呈报给瀛王殿下。
“小老儿也说不好,有几点感想,殿下姑且听之。”
“一者,葡人虽然被赶走了,但葡人经营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余毒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尤其那些西方教信徒,虽然被迫改宗,但没有了特权,甚至被剥夺土地。大多数人逃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