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奔赴延远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什么要重新启用李达康?

    主要还是看中他搞经济的能力。

    这家伙的缺点和优点,都极为明显。

    缺点:欺上媚下,喜欢甩锅,喜欢摘桃子。

    优点:能搞经济,懂得发展趋势。

    这种人是把双刃剑。

    能发挥到什么什么程度,就得看执剑人的能力。

    祁同伟觉得驾驭他没有问题。

    所以给了他一个机会。

    还有最重要一点,李达康这孙子当初给赵立春买地时,还欠祁同伟3000块钱没还。

    那可是3000块啊!

    如今祁同伟成为他的领导,这3000块钱,必须连本带利一起要回来。

    至于程度和孙连城二人,祁同伟同样也是惜才。

    重活一世,祁同伟了解二人。

    程度嘛,能干事,敢干事,就是有些心术不正。

    把他留在身边,就当改造他,顺便激发他的潜能,把小心思收起来,一心为老百姓做点事。

    孙连城更不用说。

    这人不贪也不占,唯一爱好就是看星星,不过……那是仕途不如意的时候。

    上一世,他能把光明区的Gdp做到全市最佳,已经说明他的能力。

    不过这人挺悲催。

    跟着李达康时,只负责背锅和挨骂,充当出气筒。

    到了这一世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吕州时,面对一塘污水,他选择了摆烂。

    说白了,良驹未逢明主。

    如今祁同伟要重用他,有多少能力,就看他自己的了。

    ……

    翌日。

    在钟小艾不舍的目光下,祁同伟踏上了去往陕甘的火车。

    隔着车窗,祁同伟轻轻挥手。

    这一行,他背负了很多。

    钟家的期望。

    延远县百姓的期望。

    以及自己的期望。

    “轰隆轰隆……”

    老旧的火车一路驰骋,越到西北,越显荒凉。

    这种荒凉,祁同伟第一次见。

    可能几十里路,都没有人家,甚至连树木都少的可怜。

    这就是大西北。

    陕甘。

    五月底的风,不像江南那么温柔,吹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

    难懂的方言,只能连蒙带猜去理解。

    下了火车。

    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祁同伟有一丝的愣神。

    原来南北地貌差异这么大。

    这里的立体式房屋少的可怜,大多数人住的还是窑洞。

    什么是窑洞?

    把山体抠出来一个大洞,再简单拾掇一下,就是可以住人的家。

    除了环境不同,人也不一样。

    南方或者沿海地区的人,普遍都是细皮嫩肉。

    可这里的老百姓呢。

    祁同伟第一印象,就是干瘦干瘦的。

    尤其年纪大一点的老人,还会微微驼背,无论走路还是歇息,都喜欢眯着眼,防止沙尘。

    陌生的环境,祁同伟点燃一支烟。

    这时,身边过来了一个老汉,也在抽烟,不同的是,他抽的是旱烟。

    这玩意,劲老大了。

    祁同伟在他身边都感觉呛人,不自觉后退一步。

    老汉看出祁同伟不是本地人,将旱烟背在身后,问道:“同志,你这是去哪?”

    “延远县!”

    “哦,那还有很远哩。”老汉指着前方笔直的公路,“从这过去,就算坐驴车,至少还有十来个小时。”

    驴车?

    什么驴车?

    祁同伟还没反应过来,一头驴子拉着木头做的的板车,从他身前经过。

    板车上还有两个小孩,正一脸好奇地打量着祁同伟。

    像是看什么稀奇人物。

    毕竟,在这风吹日晒的地方,很少有祁同伟这么干净的青年。

    “这就是驴车?”

    “嗯。”老汉点点头,“同志,从这里去延远县的公交车,两天一班,而且刚走没多久,你要去延远县,只能坐驴车。”

    “五块钱,我可以送你过去。”

    听到这个价格,祁同伟感觉有点吃惊。

    一头驴加一个人,来回跑上二十几个小时,只为五块钱。

    这劳动力太廉价了。

    人和板车就不说了。

    驴也得吃草啊。

    牲口也不能这么廉价啊!

    “不了,谢谢。”

    即便如此,祁同伟还是摆摆手,婉拒了老汉的“廉价出租车”。

    接着低头看了一眼手表。

    他之前联系过侯亮平了,按道理来说,这个点,侯亮平也应该开车来接他了。

    再怎么不济,一个县政府总得有一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