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第三产业蓝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会议继续。

    李达康双手交叉,眉头微皱,跟着发言。

    “祁书记,我今天也接到了很多投资商的电话,可话说回来,咱们延远县只是一座小县城。”

    “十万人口的小县城。”

    “这么多投资商想过来发展,劳动力将会是一个难题。”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有再多的投资商都是白搭。”

    祁同伟点点头。

    给李达康点了个赞。

    “很好,达康县长说的很对。”

    “这么多年来,北方的经济,一直落后于南方的经济。”

    “其主要原因,除了地理,人口也是一方面。”

    “正常来说,发展都是从南方开始,而北方人呢……会选择去南方打工。”

    “为什么?”

    “在南方挣得钱多呗,没人和钱有仇,哪里工资多,生活条件好,自然会有人选择去定居。”

    “可为什么不能在咱们延远县定居呢?”

    “目前来说,延远县工资不低,老百姓的生活也在改善,第一产业链,更是开始集体化。”

    “想在咱们延远县赚钱,已经不是难事了,甚至只要来,就有工作。”

    “工资提上去,下面就是生活水平。”

    “一旦工资和生活水平都提上去,那么咱们想来延远县谋生的人,将越来越多。”

    “生活水平怎么提上去?”

    “这就是我现在要说第三产业!”

    “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还有舒适度……这些都属于第三产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吸引人才。”

    “怎么吸引人才?”

    “工厂咱们延远县已经饱和,暂时不需要新鲜血液。”

    “农业方面,春风农贸公司已经从南方招了很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我都要留在延远县。”

    “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他们留住。”

    “还有……”说到这,祁同伟敲了敲桌子,转头看向组织部长王萍。

    问道:“听说你和小张一样,都是大学生?”

    “交大毕业!”说到自己的学校,王萍扬起头,很是自豪。

    “好,好。”祁同伟连说两个好字,“说实话,我就喜欢大学生,年轻,见过世面,有眼光……这些都是优点。”

    听祁同伟这么一夸,王萍和张伊雯都低下头,脸颊红了。

    这还没完,祁同伟继续开口。

    “老同志们别有意见,以后咱们延远县招公务员,都是按文凭说话。”

    “大学生会给予补助。”

    “补助多少?就看文凭有多高!

    “普通大学每人每月补贴100。”

    “名牌大学每人每月补贴150。”

    “有留学经验的补贴300。”

    “大家也别眼红,咱们这么做,是尊重知识和文凭,顺便推广教育。”

    “我要让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知道,咱们延远县有多爱才。”

    “人才和教育,才是一个地方的将来。”

    “接下来几个月,王萍部长和张伊雯部长,你们两人辛苦点,宣传延远县同时,帮我多招一点人,大学生为主。”

    “如果有愿意来咱们这当老师的大学生,政策上还会给予放宽和照顾。”

    “这点,我和春风农贸公司说过了,招来的大学生,县城装不下,就送到他那。”

    “所有待遇,都按南方的标准来。”

    话说到这,很多人都明白了。

    祁同伟是想把延远县,对标南方的县城,广罗人才。

    可这能行吗?

    孙连城有些担忧。

    “祁书记,你给的政策没问题,可对于大学生来说,长远的发展,肯定还是在南方。”

    “教育也好,医疗也罢,还是生活条件,咱们和南方县城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

    “哪怕暂时把人才吸引了过来,恐怕也留不住。”

    孙连城的担心有他的道理。

    延远县和南方县城不一样,他没有底蕴,所有的第三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条件想留住人才,不现实。

    祁同伟也不是没想到这点。

    只见他猛吸一口烟,继续开口,“没错,所以……我才要画大饼!”

    听到画大饼几个字,所有人都愣了。

    大学生又不傻。

    花的大饼不抵饱啊!

    “同志们,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让小张继续拍宣传片。”

    “宣传片主题,美女加豪车。”

    “这是饼,也是人心,谁特么不愿意开豪车,拥美女。”

    “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来咱们延远县,饼……不对……是豪车会有的,美女也会有的。”

    “当然,饼不能一直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