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画摹本(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纸寿千年,绢本减半。

    《踏歌图》这种绢本画能流传数百上千年往往需要历任藏家精心保管,并经过多次装裱才能正常的保存下来,不然的话早就烂成一堆渣了。

    一般来说类似这种精品画当是流传有序的,这么好的画猛的出现在老柳这个小杂摊上确实让沈愈有些想不明白。

    “难道老柳偷偷去掏老宅子了?

    “哎,不想了,反正这画马上就是自己的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研究。”

    沈愈,24岁,江南省人,祖籍楚州,在省城东江长大。

    因为家学渊源打小就接触古玩,在江南古玩圈年青一代中也算小有名气。

    沈愈不是那种读上几本古玩书籍就敢四处淘宝捡漏的古玩爱好者,他是真正的家学渊源。

    祖父沈重楼生前是东江古玩收藏协会终身名誉会长,鉴定书画瓷器从未打过眼。

    尤其是鉴定字画不需要将画完全打开,只要打开一半基本就可以断定真假,所以沈重楼在古玩圈子里又有“沈半张”的美誉。

    沈愈打小在祖父身边长大,自记事起就学习各种古玩基础知识。

    虽然算不得天资聪颖一点即通,可小二十年的知识积累,不管是瓷器字画还是玉石杂项着实有几分眼力。

    大学毕业后,沈愈由祖父介绍进入东江古玩名店之一的“宝玉轩”工作。

    只是好景不长,因为一次意外,沈愈将店里VIP客人的一枚玻璃种正阳绿子冈牌摔到了地上。

    在下方边缘处磕掉半个米粒大小的缺损。

    这下彻底坏菜了。

    因为那位客人来头很大,家里是经营翡翠玉石原料生意的,其父更是被称为东江玉石大王。

    宝玉轩有三分之二的货源都要从其公司进货。

    珍爱的东西被摔坏,对方怒气很大,不但要沈愈赔偿损失,更是扬言让沈愈滚蛋,从此以后别想在东江玉石古玩圈子里立足。

    宝玉轩店东褚耀宗年轻时受过沈重楼大恩,不但替沈愈出了上百万的赔偿,更是极力从中说和,希望替沈愈求得对方谅解。

    但对方不依不饶就连褚耀宗的面子也不给。

    没办法,沈愈不想褚耀宗为难,自己选择了主动辞职。

    坐吃山空不是个事,沈愈一咬牙离开了生活二十多年的东江,孤身一人来老家楚州开了一间古玩小店,自己创业做起了老板。

    小店开业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生意却是非常不错,只是最近这些天,沈愈为货源伤透了脑筋。

    简单点讲就是店铺新开没什么压堂镇店的东西。

    沈愈做生意实在,真的就是真的,仿的就是仿的,从来不会拿仿品当真品卖,更别说卖假货了。

    这样一来店里十几件真物件出手后,沈愈猛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东西卖了。

    古玩行里有一句话:只怕无货源,不怕卖不完。

    古玩是没有批发这一说的,货品只能自己慢慢积累。

    一般来说,要么去地摊淘宝,要么去古镇上掏老宅子,要么等人来店里出售。

    除了这三种外,还有一种算是无奈之举,就是去相熟的同行手里用稍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拿货。

    这种一般都是沈愈这种店面新开,或者那种答应了别人自己又给不了人家东西,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

    利润呢肯定有一点,但弊端也多。

    首先同行转卖的古玩品相一般都不怎么好,大部分都是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原因也很简单品相好的人家自己早就卖了,怎么可能让你去赚大钱?

    就算出现品相好的,往往也要捎带几件品相不好或者极为冷门压本的物件,你要就全要,不要?那对不起了请出门右转。

    今天沈愈就是来老柳这里拿货的,他要买的是一枚清朝嘉庆年间的青田石印章。

    印章是沈愈一个客户让他代为寻找的,价格在四五万这块,最多不能超过五万,对沈愈来说这根本赚不了几个钱。

    沈愈忙前忙后也只是想借此维系好与客户的关系,毕竟人家要的东西你没有,下次就不会再照顾你生意了。

    昨天沈愈与老柳约定,今天早晨过来一手交钱一手拿印章。

    对于老柳沈愈非常放心,因为他之前从老柳手里买过几个小物件,说多少就是多少,价格公道从来不会说临时涨价,一来二去俩人算是交下了朋友。

    只是沈愈今天来了之后却是有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印章的品相实在太一般了,比他想象的还要差上三分。

    印文字迹模糊不说还有一处小磕碰,与老柳所描述的相差很大。

    四万块的价格买回去赔是赔不了,但想赚钱肯定不可能,最多就是刚刚保本。

    最让沈愈心里打鼓的是他那位客户虽然不缺钱,但是很挑剔,一般品相的东西人家根本看不上。

    印章给人拿去,对方买了也就罢了,但如果对方不买,几万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