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战斗正式打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敌袭攻城,士卒各就各位!”

    一名士兵在城墙上疾驰呼喊,方奕的脸色顿时剧变,身形敏捷反转,疾步返回他负责坚守的城垣段落。

    抬眼远眺,一股强烈的震撼直击心灵。

    只见城外数以万计的兵马分成各式阵营,犹如黑云压境,滔滔不绝朝城墙涌来。

    大军行进间,仿佛一片铺天盖地的乌云滚滚逼近,但在密集的队形变换中,却保持着惊人的秩序与纪律,随着鼓声节奏的调整,不断交织出新的阵势。

    这是方奕首次目睹军阵的威势,也是初次体验到那股宛若巨龙咆哮而至的摄人气息。

    在这片广袤的战场上,纷繁复杂的噪声中,任凭你的声音如何洪亮,喊声也无法远传过十米开外。

    战阵的调遣,全仰赖于那重鼓的指挥与调控。

    鼓声的长短、急缓,各有其特定的指令意义。

    而战前,各部已接获明确的作战计划,依据鼓声的变化做出灵活调整。

    这正是古代战役中,军队易陷围困而全军覆没的关键——信息传递的滞后。

    前锋与后卫一旦距离过远或被隔断,鼓声的指令便失去效用,士兵们就如同无头苍蝇,茫然失措。

    这也成为了治军懈怠与严谨之间最鲜明的对比。

    尚未交锋,只因鼓声调度的混乱便自乱阵脚,如此军队何谈凯旋?

    对此,方奕深感赞同。

    即便是在和平年代的一场演唱会上,没有秩序维护,混乱同样会导致严重的踩踏事件。

    因此,单就这一点而言,代善确实是一位治军严谨的将领。

    面对那滚滚如潮、怒吼而来的军阵,千名弓箭手赫然列于最前线。

    当他们冲至距离云州城墙百步之时,千余名弓箭手突地止步,同时拉满长弓,箭簇斜指,蓄势待发。

    “嗖嗖嗖……”弓弦齐鸣,箭如黑云压城,密密麻麻覆盖天际,直扑城墙之巅。

    “举盾!”“弓箭手,抛射!”镇守南城门的青鸠营副将方奕,在城墙之巅高声下达反攻命令。

    随着方奕一声令下,盾兵高举厚盾,为弓箭手筑起一道屏障。

    箭簇纷纷撞击在盾牌上,爆发出如同冰雹砸窗的剧烈声响。有的则射在坚实的石墙上,迸溅出串串耀眼的火花。

    保卫家园的战斗,就此正式揭开序幕。

    正当这如暴雨倾盆的箭矢呼啸而来之际,来不及躲避的城墙守卫被箭簇无情地钉死在原地,那箭簇穿肉的沉闷与悲痛的哀嚎,预示着这场防守战的残酷序幕已经拉开。

    方奕亲眼目睹一名云州壮士,被一箭射穿左眼,箭尖从后脑穿出。

    那交织着血与泪的画面,令他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他不恐惧,只有无尽的愤怒!

    他本是个平凡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家中老幼能温饱度日。

    如今登上城墙,为的只是不让贼寇破城,不让家人沦为刀俎之鱼肉。

    他勇敢地选择了战斗,为保护家小、守护这片土地,却倒在了第一波攻势之下。

    凝视着这位英勇牺牲的云州战士,方奕的眼中再次燃烧起熊熊杀意,望向城外。

    千名弓箭手在连续放箭三次后,迅速后撤,因为城墙上的反击已拉开帷幕。

    “弓箭手,抛射!”方奕的指令下达,城墙上弓箭手们反击开始。

    借助高耸的城墙,抛射的距离远远超越了城外弓箭手。

    随着城墙上传来的阵阵弓弦震动,箭矢升至半空,发出尖锐的啸声,如雨点般追击着迅速撤退的敌方弓箭手。

    哀嚎声此起彼伏,即使撤退迅速,仍有百余人在这波箭雨下倒下。

    方奕在又一次射杀一名敌军后,将大弓负于背上。

    得益于他体内“霸王之力”的技能加持,他的箭术虽非超凡脱俗,却也称得上箭无虚发。

    在第一箭偏失后,他以他人两倍的速度上箭,连续射杀了三名敌人。

    弓箭手们撤退的同时,大批手持长枪与攻城锤的士卒勇猛推进,那震天响的嘶吼,震得人心脏狂跳,耳畔嗡嗡作响。

    云州古城门外,横亘着一道宽约十米的护城河,其水源于邻近的南川江波澜,潺潺流淌。

    然而,战事未启之时,代善智谋先行,早命人截断了护城河水的源头。

    此时,敌军如蚁群涌动,士卒们肩扛云梯,护卫着重型撞城器械,踏过昔日波光粼粼而今尘土飞扬的河床,直指云州城墙,气势汹汹。

    “长弓手,瞄准远方敌寇,放箭!”

    方奕立于城楼之巅,沉声下令,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短弓手,目标逼近之敌,低空射击!”

    号令既出,城墙之上,箭矢如飞蝗般倾泻而出,长弓手凭借超远射程,箭矢呼啸,直穿三十丈外,一阵箭雨过后,上百敌军应声倒地。

    短弓手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精准收割着近前的敌人,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