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点灯借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就不易,无缘无故被杀害,是可以为自己报仇的,所以说今天那个黄仙回来已经拉走了姑姑的头魂,若是不及时追回来,姑姑怕是熬不过三天。

    姑父一家就恳求刘伯,舅舅,姑姑,我的表哥表姐也是跪在床头不肯起来,眼都哭肿了,那个时候他们上初中,为了姑姑已经好几天不去上学了,刘伯也是十分为难,但不能见死不救,于是用了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借寿。

    刘伯问我表哥:你想救你妈什么事儿都愿意做吗?心甘情愿什么都不要吗?

    表哥哭着说:我愿意。

    刘伯问:就算折寿也愿意吗?

    愿意,我什么都愿意。表哥回答说,表姐也是做同样的回答。

    借寿在北方有很多传闻,据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借的人和被借的人都要心甘情愿,谁都不能勉强,第二,要付出代价,具体来说就是抵扣后代的福报,可能将来后代某些方面会受损,比如说财运官运或者是什么其他的。

    刘伯心理很是感慨,这世上愿意以寿命来救助另一个人的他,恐怕也只有未成年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了。

    刘伯拿着姑姑的鞋子,一正一反的从床前开始丈量,一直丈量到房门口,最后门槛上的鞋子是正的,这说明姑姑的魂还没有走远,这个时候是可以抢回来的。

    刘伯交代让姑父去买很多纸扎品,聚宝盆,还有金元宝,然后写文书,上面写清楚姑姑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他要找地府阴司的人给姑姑借寿。

    那一天夜里,在姑父家的小院里放了三张八仙桌,上面摆满了鸡鸭鱼肉,烟酒糖果,每张桌上有两个有道行的师傅负责倒茶,他们站在桌旁伺候,就等候着地府阴司的人过来。

    我和表哥表姐躲在屋子里,不敢出去,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偷偷地侧耳偷听。

    到了半夜时分,刘伯在院子里吆喝了一声:都到齐了。我就听到院子里边忽然就热闹了起来,忍不住趴在窗户上往外看。

    那晚的夜色很好,皎洁的月光照在院子里,桌前放的座椅被拉开,他们恭请地府的人上座,每个桌前的两个人连忙倒酒,乐呵呵的样子像是在招待贵宾,可是我什么都看不到,那座椅上根本什么都没有,表哥和表姐说因为我们没有阴阳眼,所以看不到,其实那些椅子上坐满了地府阴司的大小官员,他们喝的也不是酒水,而只是酒味儿。

    我问他们怎么知道的,表哥撇了撇嘴,说我笨,这是刘伯说的,怪我没听到,我还想顶嘴,却听到这个时候院子里噼里啪啦的一声响,姑父把所有的纸扎都搬到了门前烧了,顿时火光冲天,刘伯就站在火堆旁边,嘴里念念有声,过了好一会儿,火势就渐渐变小了,他把那张称为文书的黄色纸也点燃,看着它慢慢燃尽,灯火彻底熄灭,门前一大堆的黑色灰烬,这个时候,刘伯向门前鞠了个躬,像是在送客人,大家看到他这样,也跟着他一起对着空气鞠躬,过了一会儿,刘伯直起了身子,对大家说,没事了,他们都已经走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只有刘伯一个人能看到,其余的都是听刘伯安排行事,刘伯嘱咐姑父今晚一定要守着姑姑,并且看好姑姑床前那盏灯,千万万千不能灭了。

    姑父为了感谢大伙儿的帮助,拿袋子把那些贡品装起来,分给大家让带回去给孩子吃。

    在大家的道谢声中,人群慢慢散去,我跟着表姐表哥跑到堂屋卧室,只见姑姑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她的旁边放了一盏煤油灯。

    那一晚,我们谁都没有睡,围在姑姑床前,一直等到天亮,等到早上的时候,姑姑的病情有所好转,睁开眼睛就喊饿,姑父马不停蹄的赶快去做饭,姑姑吃了一大碗鸡蛋面条,从那以后,姑姑一天天的好起来了,没过多久,便恢复了从前。

    姑姑痊愈之后,表哥表姐这才放心的去上学,因为旷课还被姑姑骂了一顿。

    后来我因为学业的事情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就很少去姑姑家了,大学毕业我开始工作之后,在城里买了房,结了婚,有次我带着老婆孩子回家住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姑姑已经退休了,她的岗位由表哥接替,表姐没有考上大学,嫁给了同村的一位老同学,夫妻两人开了个小超市,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总比下地干活出门打工要好得多。

    我去看望姑姑的时候,才知道姑姑已经重病在身,跟那年的病情不同,姑姑这次比较严重,已经好几天不进食了,她看到我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泪光,紧紧握着我的手,不肯松开。

    我那圆润美丽的姑姑如今已经是迟暮老人,干瘪的脸上没有一点水分,连手都瘦得硌人,那个时候姑父已经走了好几年了,家里边儿只剩下姑姑一人,表哥显得十分焦急,到处找人为姑姑买寿,说要多买些年,一定要让姑姑活到九十九。

    相比表哥的孝顺,表姐就冷淡得多,她只说听天由命,提议说要为姑姑准备后事。

    他们姐弟两个一个想要母亲多活几年,另一个虽然每天也陪伴在床榻前,却极为顺其自然,这样的态度跟之前那次迥然不同。

    刘伯已经不在人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