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人生若朝露(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个刺儿头。

    吴自勉说完,其他将官都不说话,既不表示赞成也不反对。

    坐在吴自勉不远处的辽东经略王在晋、甘肃镇总兵赵振远连忙朝他使眼色,示意吴自勉住口。

    延绥参将兀自不知,继续高声道:

    “刘招孙,这回宁远投降,不是咱们的主意,是经略大人要开门的,是他他老迈昏聩,老子延绥镇,怕过谁?老子这次只带了五千人马,不想和你们开原兵拼命而已。你还得寸进尺,想骑到咱们头上拉屎拉尿?”

    众人围在那张巨型八仙桌前哑口无声,康应乾冷眼望向吴自勉,旁边的王在晋无奈摇摇头。

    吴自勉见没人说话,以为是其他都赞成他意见,接着道:

    “刘招孙,老子当年和你义父刘大刀在宁夏平叛时,你小子还在吃奶,现在嘚瑟什么·······”

    刘招孙脚踩谢公屐,翻身跳上八仙桌,箭步走到吴自勉座位前,弓身拔刀。

    寒光闪过,吴自勉人头高高飞起,脖颈鲜血喷射而出,溅在旁边两位总兵身上。

    嘭一声响,人头砸在八仙桌上,落到桌上羊肉羹中。

    一双惊恐愤怒的眼盯着拔刀的刘招孙,兀自死不瞑目。

    平辽侯回到自己上首座位,扫视众人,目色平静:

    “诸位可以质疑本官的刀!但最好不要质疑本官的资历,吴自勉轻视开原,诸位觉得开原这把刀锋不锋利?”

    吴自勉的血,顺着腰刀锋刃缓缓流淌,滴滴答答落在桌上。

    众人噤若寒蝉。

    “诸位对二十一条,还有什么异议?请说出来。”

    “没。”

    “没有。”

    “赞成。”

    九边悍将纷纷避开刘招孙锋利的眼神,脑袋摇的像拨浪鼓。

    刘招孙伸手拭去刀刃血迹,将人头扔给卫兵。

    他举起桃花杯,望向一群瑟瑟发抖的将官,幽然道:

    “好,接着奏乐,接着舞。”

    “人生若朝露,去日苦多,不知下次再见,是何时何地。本官要去山东杀人,诸位,有缘再见。”

    ~~~~

    次日,投降边军被允许撤出一半,返回山海关,剩余人马皆被平辽侯当做俘虏押送回辽东。

    宁远之战,自此完全结束。

    除宣府、陕西两镇外,其余各部人马损失并不严重。

    经历鸿门宴后,边军将官士气全无,无人再敢轻言对开原用兵。

    总兵参将老爷们想着早日逃回关内,远离辽西,远离刘招孙这个疯子。

    王在晋连夜给京师发送塘报,声称他已在山海关击退开原军,斩首千级,刘贼胆寒,不会再觊觎山海关了。

    两位监军给皇帝的上疏也大致如此。

    所谓斩首千级,只是宁远城中被砍的辽镇家丁,被康应乾当做筹码送给王在晋。

    三月中下旬,大同镇、延绥镇、宁夏镇等九边十三镇总兵官纷纷上疏,表示己方伤亡惨重,不堪再战,请求朝廷罢兵或增加辽饷。

    崇祯皇帝无奈。只得宣布对辽战事告一段落,要明军固守山海关,不可再放刘贼一人入关。

    王在晋返回山海关后,立即联络御史言官,弹劾主战派穷兵黩武,并向皇帝上疏,希望借山海关之胜,派遣使者招降辽东叛贼。

    王在晋的奏疏遭到户部、司礼监坚决反对。

    于是,朝堂分化为两派,一派主张对开原继续用兵,抽调更多人马攻打宁远、广宁,另一派认为目下国库空虚,粮草不足,不可轻易言战,当先与刘贼媾和。

    朝廷两边争论不休时,乔一琦、袁崇焕率领南部大军正在辽南迅速推进。

    驻守辽南各地的明军,多为当地卫所兵,不仅战力堪忧,而且大都不愿与开原军为敌。

    开原军前几次路过辽南,每次都给当地卫所兵不少好处,送银子,送粮食,给这些卫所兵留下了极好印象。

    所以当袁崇焕出现在辽南时,各地卫所兵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争先向开原军投降。

    这些卫所兵的选择很容易理解:

    投降开原,进入屯堡,全家人都有饭吃,继续在辽镇将官底下种田,一年辛苦到头,粮食大部分交给老爷门,全家人要饿肚子,遇上灾年,就要考虑女儿能卖多少银子。

    第三、第四近卫军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占据鞍山、海州、耀州、盖州、永宁。

    二月十二日,第三军、第四军与从宽甸出发的第五军在辽南红嘴堡会师。

    辽镇残余人马退守金州,二月十五日,开原军攻克金州,金州守军全部投降。

    开原军继续向南追击,在旅顺遭到辽镇猛烈反击。

    二月二十日,辽东水师抵达辽南双岛。

    吴阿衡随即下令炮击旅顺,戚金率近卫第四军从金州南下进攻,南北夹击之下,第二日,旅顺被攻克。

    乔一琦听说杨镐去了文登,大吃一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