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倭寇的踪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寻找各种线索,甚至把隔壁的丰臣秀吉都算了进来。

    据张真人回忆(五十年前),当年在江南文人圈,可谓开谈不说龙沙谶,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群狂热的升仙爱好者包括但不限于屠隆、王世贞、李攀龙、冯梦龙、冯梦祯、徐渭(徐文长)……

    晋代有位旌阳令,叫许逊,他被后世的道教教派净明道奉为道祖,就是《西游记》等小说中的许真君。

    许逊有次杀了一条作乱的蛟,蛟子逃走了,许逊说,一千二百年之后,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就会有八百地仙出来平乱,斩杀这条蛟子。

    这便是晚明时期赫赫有名的龙沙谶。

    万历朝文的人们,把八百地仙斩杀的蛟龙,定为倭国关白丰臣秀吉。

    同时期话本小说《袁了凡斩蛟记》记载:

    丰臣秀吉就是那个从许真君处漏网的蛟子,后来变成了人,他进犯朝鲜,大明派袁黄去抗日援朝,昙阳子(王锡爵之女)洞悉了丰臣秀吉的身份,就要袁黄放了几万只鹅在海中,诱捕了丰臣秀吉……

    当然,真实历史上,丰臣秀吉不是蛟龙,也没被鹅吃掉……

    晚明这场声势浩大的求仙行动,最后化作虚无。

    事实证明,没有地仙,没有飞升,更没有长生····

    ~~~~~

    张真人手持拂尘,双目微闭,冯虚御风。

    “陛下,王风州(世贞)曲解龙沙谶,缘木求鱼,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耗费气力。”

    刘招孙问道:“真人何出此言?”

    张真人睁开双眼,目光炯炯望向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太上皇:

    “陛下,一千两百乃是虚指,其实不是一千二百年。”

    “哦?请真人赐教。”刘招孙态度谦卑。

    “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一千二百,应为一千二百三十四年,由晋嘉平三年推之,正好到广德五年,也就是三年后。八百非八百人,而是预言斩杀蛟龙者,大道成,可得八百年寿辰。”

    张真人走到太上皇近前,一字一句道:

    “而地仙,实乃以讹传讹,根本子虚乌有。”

    “没有?”太上皇略显失望。

    张真人挥舞拂尘,在沙盘上写下“帝仙”两字。

    “实为帝仙,也就是陛下您。”

    刘招孙恍然大悟。

    “朕读葛洪《抱朴子·论仙》,凡成仙,可分三种:飞升、长生和尸解。想必斩蛟龙成仙,当属飞升,不知那蛟龙现在何处?”

    张真人挥舞拂尘,手指东方。

    “倭国?真人是说他在倭国?”

    太上皇立即想到德川家光。

    “好!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朕撞见了,好!若能成仙,朕必为许真君重塑金身,还要封他为我朝仙君。”

    ~~~~~~

    三月初六,森悌从河南返回南京,向太上皇禀告了北方舆情。

    “一切都在控制之中,蓑衣卫加强巡视,百姓基本安定···”

    帝国只需要一个声音,太多的杂音只会影响前进方向,也会影响太上皇玄修。

    “陛下,还有一事。”

    “说,”

    “二月初,登州来了伙倭寇,烧杀抢掠,害死许多百姓····”

    正在玄修的太上皇睁开眼睛:

    “龙沙谶是真的,蛟龙降,帝仙升!朕要斩了德川家光!”

    太上皇的作息越来越规律。

    白天批阅奏章,与张真人研习心决,晚上去慈宁宫,与两位或两位以上后妃,共修奥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