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李严出兵南中!(1/4)
“南中若是没有了庲降都督,日后我等要如何是好?”
南中庲降都督府中,得到了诸葛亮调令的李恢第一时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并且表现出来了一副要立刻前去找诸葛亮领命听从调遣的模样。
这般积极的样子,就连使者见到了都要说上一声,都督大气!
只不过李恢动作很快,但是脚步却是并不快。
态度非常的积极,可是等到他收拾好了行囊立刻就有人说庲降都督府关乎南中安危,如果就这么离开,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岂不是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面对这种理由,李恢纵然已经收拾好了自己所有的行囊,也只能朝着使者说着自己的无奈,为了大汉的南部安稳,为了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也只能暂时将这里的事情先行交代一下。
不过李恢也做出来了保证,他不需要有任何人接替,只需要将这里的事情安顿好,几天的时间就足以了。
之后他就会跟着使者离开。
见到李恢如此,而且南中毕竟特殊,庲降都督更是南部重将,使者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跟着李恢一起停留一段时间。
之后李恢就用这几天的时间,等到了南中的诸多豪族...
当年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做了很多事情,除了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进入蜀中扩充军力之外,还设立了五部都尉。
以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将,让南中的诸多大族挑选出来精锐为大汉效力。
但同样的,诸葛亮不可能也不敢直接将南中豪族连根拔起。
反而有收入就要有付出。
在大量选拔兵将的同时,诸葛亮准许南中豪族在南中光明正大的扩充自己的势力,用钱财雇佣蛮夷。
这样进一步分化拉拢蛮夷,让他们离开山林,可以更好的治理南中。
但是同样也让南中的诸多豪族慢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在诸葛亮等人还活着的时候,南中自然不敢叛乱,对待大汉也算是非常的恭敬。
毕竟世家豪族不同于山林之中的蛮夷,虽然后患更大,但是也更好治理和揣摩。
毕竟山林之中的蛮夷,有个头疼脑热都想要出来朝着汉民砍一刀,这群世家豪族就简单多了,他们就看重利益二字。
没有绝对的利益,他们是不会和大汉对着干的。
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他们也会选择在暗中行事。
所以对于现在的大汉来说,将南中交给这群世家豪族,尤其是本地的世家豪族,让他们壮大的同时再互相内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甚至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没有剥夺李恢的庲降都督之位。
毕竟当年邓方不能说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在那个关键时刻死了,李恢突然冒出来要找到先帝自荐。
要是说没有一丁点的问题也不太合适。
先帝为了大局同意了李恢的自荐,之后先帝驾崩,南中叛乱足足两年多的时间,庲降都督李恢一丁点的建树都没有。
直到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入南中,这个家伙才用比诸葛亮都要快的速度解决了益州郡的叛乱。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无不说明了李恢和南中的这群本地豪族之间的关系。
只可惜大汉要全力向北,真的没工夫,也没心情在南中浪费时间只能徐徐图之。
前世的诸葛亮就是如此安排,对于李恢不断安抚,对于南中世家豪族也是多有恩宠。
但是这群人该不老实还是不老实,该挑衅的时候他们也是挑衅,尤其是最后诸葛亮将李恢弄到了汉中,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南中还是战乱不断。
其中是否有南中豪族和蛮夷联手的可能,诸葛亮也不想多问。
但最后南中的确是有尾大不掉之势,这一点诸葛亮是知道的。
原本想着解决了北面再解决南边,那就是顺势而为了,但事实证明北面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现在诸葛亮在陇右站稳了脚跟,自然要和后方的这群家伙好好清算一番了。
从诸葛亮的调令之中,其实李恢也感受到了这种意思,甚至在调令到来之前,李恢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大家都是体面人,所以也明白这里面的规矩。
你愿意体面自然是最好,但是你不愿意体面...朝廷也不是不能帮着你体面!
但换句话说,李恢就算是想要放弃,他身后的那群南中豪强们也是不可能认命的!
李恢已经得到了消息,在他之后并不是南中任何一个人担任南中的庲降都督,而是曾经跟着诸葛丞相平定南中的马忠。
一个小家伙,也敢在南中立足?
因此李恢在收到调令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告知了南中的那些豪族,也是他的诸多亲朋。
之后他一边拖延时间,等待这些人前来劝阻,想要让使者告诉朝廷,他们当真是舍不得李恢这个庲降都督。
这是给大汉朝廷的面子!
南中庲降都督府中,得到了诸葛亮调令的李恢第一时间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并且表现出来了一副要立刻前去找诸葛亮领命听从调遣的模样。
这般积极的样子,就连使者见到了都要说上一声,都督大气!
只不过李恢动作很快,但是脚步却是并不快。
态度非常的积极,可是等到他收拾好了行囊立刻就有人说庲降都督府关乎南中安危,如果就这么离开,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岂不是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面对这种理由,李恢纵然已经收拾好了自己所有的行囊,也只能朝着使者说着自己的无奈,为了大汉的南部安稳,为了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也只能暂时将这里的事情先行交代一下。
不过李恢也做出来了保证,他不需要有任何人接替,只需要将这里的事情安顿好,几天的时间就足以了。
之后他就会跟着使者离开。
见到李恢如此,而且南中毕竟特殊,庲降都督更是南部重将,使者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跟着李恢一起停留一段时间。
之后李恢就用这几天的时间,等到了南中的诸多豪族...
当年诸葛丞相平定南中,做了很多事情,除了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进入蜀中扩充军力之外,还设立了五部都尉。
以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将,让南中的诸多大族挑选出来精锐为大汉效力。
但同样的,诸葛亮不可能也不敢直接将南中豪族连根拔起。
反而有收入就要有付出。
在大量选拔兵将的同时,诸葛亮准许南中豪族在南中光明正大的扩充自己的势力,用钱财雇佣蛮夷。
这样进一步分化拉拢蛮夷,让他们离开山林,可以更好的治理南中。
但是同样也让南中的诸多豪族慢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在诸葛亮等人还活着的时候,南中自然不敢叛乱,对待大汉也算是非常的恭敬。
毕竟世家豪族不同于山林之中的蛮夷,虽然后患更大,但是也更好治理和揣摩。
毕竟山林之中的蛮夷,有个头疼脑热都想要出来朝着汉民砍一刀,这群世家豪族就简单多了,他们就看重利益二字。
没有绝对的利益,他们是不会和大汉对着干的。
即便是有什么想法,他们也会选择在暗中行事。
所以对于现在的大汉来说,将南中交给这群世家豪族,尤其是本地的世家豪族,让他们壮大的同时再互相内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甚至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没有剥夺李恢的庲降都督之位。
毕竟当年邓方不能说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在那个关键时刻死了,李恢突然冒出来要找到先帝自荐。
要是说没有一丁点的问题也不太合适。
先帝为了大局同意了李恢的自荐,之后先帝驾崩,南中叛乱足足两年多的时间,庲降都督李恢一丁点的建树都没有。
直到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入南中,这个家伙才用比诸葛亮都要快的速度解决了益州郡的叛乱。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无不说明了李恢和南中的这群本地豪族之间的关系。
只可惜大汉要全力向北,真的没工夫,也没心情在南中浪费时间只能徐徐图之。
前世的诸葛亮就是如此安排,对于李恢不断安抚,对于南中世家豪族也是多有恩宠。
但是这群人该不老实还是不老实,该挑衅的时候他们也是挑衅,尤其是最后诸葛亮将李恢弄到了汉中,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南中还是战乱不断。
其中是否有南中豪族和蛮夷联手的可能,诸葛亮也不想多问。
但最后南中的确是有尾大不掉之势,这一点诸葛亮是知道的。
原本想着解决了北面再解决南边,那就是顺势而为了,但事实证明北面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现在诸葛亮在陇右站稳了脚跟,自然要和后方的这群家伙好好清算一番了。
从诸葛亮的调令之中,其实李恢也感受到了这种意思,甚至在调令到来之前,李恢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大家都是体面人,所以也明白这里面的规矩。
你愿意体面自然是最好,但是你不愿意体面...朝廷也不是不能帮着你体面!
但换句话说,李恢就算是想要放弃,他身后的那群南中豪强们也是不可能认命的!
李恢已经得到了消息,在他之后并不是南中任何一个人担任南中的庲降都督,而是曾经跟着诸葛丞相平定南中的马忠。
一个小家伙,也敢在南中立足?
因此李恢在收到调令之后,第一时间就让人告知了南中的那些豪族,也是他的诸多亲朋。
之后他一边拖延时间,等待这些人前来劝阻,想要让使者告诉朝廷,他们当真是舍不得李恢这个庲降都督。
这是给大汉朝廷的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