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犒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踞于此,可高枕无忧。再加上两宫又以复道相连,能互相支援,可以说是绝佳的双堡垒格局。

    所以换言之,对于京都来说,南北二宫就是内城,本身就兼具防御之用。再加上,北宫附近的太仓和武库,单单南北二宫就是全天下最坚固的壁垒。

    如是,外有洛水、阳渠绕城,中有三十里城垣,十二门瓮城相连,内有南北二宫压轴,可以说这京都就是这全天下最固若金汤的城防。

    只是这一事实常常被天下人有意无意的给忽略了。

    毕竟当年河南士族清君侧从虎牢关直趋京都的时候,那刘宏不就是守都没守,直接跑了吗?

    更不用说,在另外一个位面,面对人心不齐的关东联军,那董卓不也是将京都一把大火烧了,然后退入长安了吗?

    所以,其实在张冲的内心里,这京都不难打。

    难道他还不如那些酸枣联军嘛?

    但在三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当张冲带着横撞将绕着京都四面跑马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之前自己的想法是何等荒谬。

    于是,张冲立即放弃了原先的作战计划,令各军留营休整,他要和幕僚们重新商议攻城计划。

    而就在张冲这边招集何夔、荀攸、田丰等幕僚入幕府商议的时候,这几日一直沉寂的京都突然开了夏门。

    然后就见一行百人,带着大量的辎车缓缓向着北邙山的泰山军大本营而来。

    开夏门,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

    北邙山大本营,田丰正对张冲直言:

    “王上,此前我等以为这一战必犁庭扫穴,但今日观那京都城,这京都怕不是能轻易拿下的。”

    此刻,不少幕僚军吏都纷纷颔首。

    张冲也认同田丰这话,之前因大破洛北诸壁的胜利乐观情绪也因此消散不少。

    于是,他问田丰:

    “田君以为如何破京都?”

    田丰回道:

    “除了长久围困之外,怕还是得攻心!”

    张冲沉吟了一会,问道:

    “那如何攻心呢?”

    随后田丰、荀攸等幕僚纷纷建言,但都不太符合张冲心思。

    就在众人继续思考的时候,帐外传来横装将的声音:

    “王上,京都城内出来了一队使者,想要面见王上。”

    张冲听了这话,稍微一想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随后他笑着对众幕僚道:

    “看来咱们这攻心之策就要应在这了。”

    众人纷纷大笑,随后张冲就允许让那营外的使者入营参谒。

    ……

    此时,和一众出城随员站在一起的是正使韦萌和副使种辑。

    实际上,在泰山军在城外休整,打造攻城设施的的这几日,城内的公卿们也没有闲着。

    在看过三月二十二日那场长乐观外的野战后,这些公卿已经胆寒了。原先对守城有着十足信心的公卿们这会也没了十足的把握。

    如果是忠志之士,只要有一二分可能,也必然会为了汉室奋战到最后一刻。但这些已经登上人间富贵顶点的公卿们却不敢这么赌,所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求和。

    这无疑是对袁绍的背叛。

    因为正是这些公卿所召,为了缓解外部局势的压力,袁绍才开始将重心放在泰山军这边,不仅出兵到了广成关,随时能进攻伊阙关、大谷关,支援京都,更已经和陈留的张氏兄弟一起联兵准备对泰山军的河济发起进攻。

    可以说,如果这个时候京都这边求和,那袁绍就成了那个交恶泰山军的人,是真正的惹火上身了。

    但这个时候,京都的公卿们管你袁绍的死活?

    不过求和这事却不能直接办,这倒不是顾忌袁绍那边,而是堂堂汉室竟然要和贼寇泰山军签订城下之盟,说出去总是难看的。

    所以公卿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派遣一队使臣,带点小礼物去犒军一下,实际上就是让人先和泰山军那边探探口风。

    他们讨论了一下,选择了一个叫韦萌的人来担任主使。

    韦萌这个人出自京畿谷城韦氏,其家世仕郡县,算是京畿地方的豪族出身。原先这个韦萌是在东郡为吏的,后来因为兖州大乱,他就带着一家投靠了宗族。

    后来太尉府缺一个书手,家族就让韦萌去谋了一个差事。

    这种事务性的工作都不用辟举,所以那韦萌都算不得入幕。不过纵然只是领着微薄的薪俸,韦萌还是恪尽职守。

    在京都,不用说克己奉公了,恪尽职守都已不多,所以韦萌的本分表现落在不少人的眼里。

    但可惜,你能力强被大佬看重,不一定是就是被重用,更可能就是让你去背锅。

    此刻,韦萌就成了这个出使的最佳人选。

    有点能力,不会办岔了事。又有宗族、家人在京,可以方便拿捏。更重要的是出自一般的豪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背景。

    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