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打铁是会传染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叮!恭喜宿主捡到球星光环——投篮包——【马里昂跳投】!”

    淦!

    陈逸捡到这个小球时,心里完全是拒绝的。

    在NbA历史长河中,投篮姿势独特的球员有很多,但是马里昂的投篮动作陈逸只能用辣眼睛来形容。

    他的篮子虽然稳定,而且出手很快,但是姿势也太怪异了,打球方式吸粉无数的陈逸是绝对不会用这个投篮包,哪怕你能增加命中率。

    开什么玩笑,陈逸在全世界范围内女粉可是很多的。

    陈逸没有理会捡到的这个投篮包,拿着球重新进攻。

    在海伍德做墙过后,陈逸往右侧突破,防守他的是丹皮尔。

    这种大个子中锋在禁区之外给到他的压力太小了。

    将篮球从左手拨到右手后,陈逸佯装往右跨一步,等丹皮尔移动过去时又收球回拉到左手,丹皮尔赶紧调整身体重心跟回来。

    陈逸这次换了突破方向,要起速的时候又猛地收球。

    丹皮尔内心凌乱的同时,脚下的步子根本就不听自己使唤,一心盯着篮球的他被晃得找不着北。

    【脚踝终结者】闪亮的同时,陈逸知道机会来了,微微向右一晃肩膀又骗到了对方。

    被来回调动重心过后,丹皮尔感觉自己被戏耍了,一咬牙直接往右边猛扑了上去。

    就算是犯规也要把你丫的球拍下来。

    不过丹皮尔这一扑却扑了个寂寞,陈逸已经向左侧跨出一步。

    陈逸合球后,还看了一眼踉跄倒地的丹皮尔,无辜地眨了眨眼睛,等到马里昂想补防上来时迅速中投出手。

    唰!

    清脆的唰网声响起。

    4-4!

    陈逸对着镜头摊了摊手,表示自己很无辜啊。

    NbA有一项隐形规则,就是小个子球员打大个子球员时尽量不要频繁变向晃人。

    因为大个球员防守的时候,大个防守者会比小个进攻者重心高,这就意味着防守宽度不够,两侧容易漏人,所以小个进攻者没必要在突破前不断地变向,也避免了将人晃倒后让对方难堪。

    除了晃倒新秀姚主席的马布里之外,一般球员都会遵循这个规则。像小打大的高手克里斯保罗在面对大中锋的时候虽然也会戏耍,但不会用变向去晃倒对方。

    不过陈逸只是简单地回拉几次篮球,连变向动作都没有开始做,丹皮尔咋就自己倒了?

    “西部第一中锋丹皮尔被陈逸晃倒了!”杨逸在国内的解说台笑得合不拢嘴。

    当初丹皮尔自诩看不上大姚时,国内很多球迷都对他心存不满,央视的解说每每解说到小牛的比赛时也会把他拉出来调侃。

    “陈逸,玩他!”看到陈逸进球后,张指导也跟着道,“陈逸这场是在尝试改变自己打法吗,频繁地在外线接球啊。”

    杨逸点头道:“两边的所有进攻回合都是由跳投完成!”

    杨逸话音刚落,中投靓仔诺维茨基又在高位用了一记金鸡独立拿到2分。

    前半节,两支队伍一直都是处于交替领先的状态,但到了下半节,诺天王跟马里昂在中距离保持火力输出之余,特里的两记干净利落的三分球,将分差开始拉大。

    陈逸这场比赛从开始就一直在中距离频繁出手,只杀进过篮下一次。

    在比赛还剩4分37秒被换下场时,陈逸单节6投4中,罚球1投1中,拿到了9分1助攻。

    第一节打完,双方的比分为20-25,奇才落后对面5分。

    两支队伍的命中率从技术统计上来看竟然不相上下。

    究其原因,在首节沉迷于进攻的基德可能有些不适应主动出击,总共出手了5次,只命中了1球,其中三分球3中0。

    若不是基德极大地拉低了小牛的命中率,两边的比分可能会拉得更大。

    诺天王在内线和外线都展示出了统治力,首节便拿到10分,而且还有队友特里跟马里昂不断地提供火力支援。

    奇才这边,内线的海伍德不断地挡拆顺下,然后进内线跟丹皮尔一打一,用7分7篮板的数据向丹皮尔证明自己若是在西部可能也会是第一中锋。

    但是奇才的外线就是一坨了,除了陈逸的投篮稳定之外,其余人的命中率不超过40%。

    在知道自家球员外线进攻能力不如对面后,桑德斯在第二节就调整了策略,打回到自己更擅长的挡拆内切,由陈逸作为挡拆发起点。

    变招后,奇才的进攻打得果然就顺畅多了。

    打满第一节的基德在第二节前期没有上场,小牛队的控球后卫是何塞巴利亚。

    巴利亚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这种小个子球员想在NbA立足要么就依靠速度,要么就依靠吨位在防守端顶人,巴利亚就属于后者。

    不过在力量点满的陈逸面前,巴利亚的吨位还真有些不够看。

    他的横向移动速度也不快,陈逸的突破他根本就挡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