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火器的重要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督师,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事办成。”

    他的头低着,但语气坚定如磐石,那是对袁可立的敬重,也是对大明水师事业的忠诚。

    袁可立赶忙扶起孙元化,双手紧紧握住他的肩膀:“元化,你有此心,本督甚慰。

    咱们面前虽有千难万险,但只要你我齐心协力,定能成就大业。”

    他目光如炬,注视着孙元化的眼睛,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传递过去。

    孙元化站起身来,神色严肃:“大人,这训练士兵之事,属下定当全力以赴。

    只是这战船建造,需大量的物资和能工巧匠,还需朝廷的支持啊。”

    他眉头紧锁,思考着实际面临的问题。

    袁可立背着手,在营帐内踱步:“朝廷那边,本督自会上书陈情,物资之事,需多方筹措,登莱之地,虽有资源。

    但也需开源节流。至于能工巧匠,当在民间广纳贤才,重金聘请。

    现在国库充盈,皇上一定会大力支持咱们的。”

    他的步伐沉稳,每一步都像是在为大明水师踏出坚实的道路。

    孙元化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那训练之法,属下也有一些想法。

    除了常规的海战技巧,还需训练士兵在远洋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训练计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

    袁可立停下脚步,看着孙元化:“甚好。远洋作战,环境复杂多变,士兵们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士气和忠诚,让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大明的荣耀。”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训练有素的士兵在战船上严阵以待。

    两人又围绕着水师的人员选拔、物资储备、战术训练等细节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屋内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袁可立与孙元化相对而坐,茶香袅袅,气氛融洽。

    袁可立身着一身威严的官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深邃而有神。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孙元化,眼中满是欣赏:“孙大人,本督自到登莱以来,见你行事,心中实在是敬佩不已。

    你虽身为巡抚,本就有自己的治事之权,而老夫我这督师是朝廷突然派来,可你却毫无怨言。

    一心扑在这军政之事上,还对老夫言听计从,这等心胸,实非常人能比啊。”

    袁可立说着,微微点头,手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带着一丝微笑,那微笑里是对孙元化由衷的赞叹。

    孙元化连忙欠身,脸上露出谦逊的神色:“督师大人言重了,大人乃圣上钦点,身负督师之重任,自是为了大明的基业而来。

    下官身为巡抚,本就该辅佐大人,共图大业,又怎会有那些狭隘之念呢?”

    他的眼神清澈,透着真诚,话语诚恳而恭敬。

    袁可立微微向前倾身,目光变得更加温和,语重心长地说道:“孙大人,你这淡泊名利的性子,真是难得。在这官场之中。

    多少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而你却不为所动。

    功名于你而言,似乎轻如浮云,老夫真是十分欣赏你的秉性啊。”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一位长者在对晚辈谆谆教诲,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孙元化的认可。

    孙元化赶忙摆手,脸上浮现出一丝羞涩:“督师大人谬赞了,下官不过是做自己该做之事,尽自己应尽之责罢了。

    这世间功名利禄,终究是过眼云烟,下官但求无愧于心,能为朝廷、为百姓做点实事,就已足够。”

    他微微低头,神色谦逊而温和。

    袁可立轻笑着,目光望向远方,像是在展望未来:“孙大人,你可莫要小看了自己。

    如今这局势,后金鞑子虎视眈眈,日后难免有交战之时。

    咱们这登莱水师一旦建成,发挥大用,那可就是国之利器啊。

    到那时,孙大人你立下赫赫战功,回京述职,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若是机缘巧合,入阁拜相也不是妄谈。老夫定会向陛下举荐你的。”

    袁可立的眼神中透着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孙元化在朝堂上大展宏图的场景,话语中充满了对孙元化未来的期许。

    孙元化一听,急忙起身,向袁可立深深一揖:“督师大人的提携之情,下官感激不尽。

    只是大人也知晓下官的本事,下官不过是对那些西洋玩意有些兴趣,略懂一二。

    这朝堂之事,太过复杂,下官实在是没有那个能力,也不敢有那样的奢望。”

    他的脸上满是惶恐,连连摇头,似乎对袁可立所说的前景感到十分不安。

    袁可立也站起身来,走到孙元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孙大人,你太过谦虚了。你的才干,老夫都看在眼里。

    你精通西洋之学,能将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