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臣有一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遇安骑马跟在张大海的轿子侧边,没多会儿就到了宫门口。

    先是士兵检查沈遇安有没有携带武器,然后沈遇安跟着张大海到了御书房外。

    还没进去,沈遇安就听到朝中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正在吵。

    张公公进去没多久,就有小太监出来传沈遇安。

    沈遇安进去的时候,正在吵的大人们看到沈遇安进来,突然顿住。

    然后又不管在场的沈遇安,直接又开始吵了起来。

    “没有了,真的没有了,每年都拨款到平原府赈灾,别的州府就不管了吗?国库空虚,你们就是再叫也没了。”

    户部尚书对着一位皮肤黝黑的官员大叫着。

    “可不一次把湔堰修好,平原府百姓苦不堪言,且每年赈灾,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负重。”

    黑皮官员也就是工部尚书韩察面色不虞地瞪着户部尚书李长启。

    “修修修,你们工部每年都在修,每次汛期,都会决堤,引发洪灾,劳民伤财。”

    “就是因为没有一次修好,这才发生这样的事,应该大刀阔斧,直接解决湔堰河堤和泄水的问题。”

    二人因为此事又开始吵得面红耳赤。

    其余大人也各自站在双方队伍。

    有人觉得一次修好湔堰,避免每年汛期总是引发洪涝等问题。

    但也有大人觉得劳民伤财,且工部要批不少银钱,如今国库空虚啊。

    都怪太祖把家底都给挥霍了啊。

    沈遇安顿了一下,这才走上前给文德帝行礼。

    “微臣沈遇安,参见皇上。”

    因着沈遇安的行礼,吵得面红耳赤的韩大人和李大人停了一下。

    耳朵一直嗡嗡的文德帝只觉得清净了许多,见到一表人才的沈遇安,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来。

    “沈大人免礼。”

    沈遇安站直,御书房内有一瞬间沉默了下来。

    韩大人激动地说道:“李尚书,本官觉得沈大人殿试时做的策论就不错,湔堰修堤宜早不宜晚啊。”

    “沈大人文章言之有物,那些建言,本官觉得可以实行。”

    韩大人说完,御书房内的官员都看向沈遇安。

    沈遇安这才想起来,他殿试做的策论。

    估计当时写的文章,韩大人也看到了。

    韩大人看向沈遇安,没想到沈状元一位才十六岁的官员,却对湔堰的问题这么了解。

    原先圣上喊他来看殿试卷子的时候,韩大人还不以为然。

    觉得那些只会做文章的学子,能解决什么问题。

    可他一看沈遇安的卷子,就知道对方是有些本事的。

    别人可能不了解,他一个工部尚书,看得出来,沈遇安写的湔堰解决建言,不是纸上谈兵。

    户部尚书李大人觑了沈遇安一眼。

    这小子怎么长得这么好看,李大人面色缓和了许多。

    “沈大人,韩大人说你在湔堰以及河堤的问题上,有些不错的建议?可否与我们这几个老头子说说?”

    “自当。”

    沈遇安把他那日写的策论说了出来,他那日写了不少,说了好一会儿,刚刚还一脸别人抢钱的李大人,看沈遇安倒是越来越和善。

    “韩大人,沈大人说的这些,可是能成?”

    “依本官多年的经验,沈大人说的这些都能尝试一下,且沈大人言之有物,湔堰要是修好了,平原府日后就不用每年赈灾,这不比每年赈灾好上许多?”

    李大人还是有些迟疑。

    每年汛期平原府就要赈灾银,但还在朝廷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若是大修,可真是要劳民伤财了。

    不止百姓要服劳役,以韩大人说的银钱,朝廷也不能一下子拿出来。

    毕竟整个大楚,用银钱的地方不少,光是边关的将士粮草等问题都是一笔不小的银钱。

    还有不止平原府,别的地方,像那些贫困的州府,时不时还要跟朝廷诉苦。

    每次那赈灾的银钱拨下去,李大人总感觉是在挖他的骨肉,痛得不行。

    见李大人这样,韩大人就知道他又要开始心疼钱了,不小心瞥到一旁的沈遇安。

    “沈大人,你说对不对?”韩大人说道。

    啊?还有他事啊?

    沈遇安抬头,就见周围的大臣都看向他。

    沈遇安扯了扯嘴角,这么大的事,难道还能是他一个从六品的翰林能决定的?

    “韩大人说得不错,不过李大人的顾虑也在理,大修湔堰,光是银钱就不少,如今也是汛期,还不能修湔堰,不妨先规划好。”

    那么大的工程,开工前可不得计划好。

    听到沈遇安说的,李大人脸上有了些许笑来。

    沈状元说得对啊,他虽然是户部尚书,但这么大笔银钱,他有顾虑不也正常。

    瞥了韩大人一眼,李大人撇撇嘴,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