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秦盛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盛世繁华映九州,太平喧嚣满玉楼。不枉天下群英志,笙歌沸沸乐悠悠。

    随着两大边境局势的彻底稳定,大秦国力亦是蒸蒸日上。

    没了域外势力的虎视眈眈,转眼间,三年时光便是一闪而逝......

    秦皇六年九月底,大秦再次举国丰收,一时间,国库丰盈,百姓富足。

    几年新政的实行和积累,在这一年终于迎来了爆发。

    史曰:“秦皇三年至秦皇六年末,天下相安,各地无水旱之灾,举朝吏治清明,民则人给家足,国则府库充盈......京师之钱累计千万余,三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新陈相积,以至腐烂而不可食。”

    总而言之一句话,大秦富了。

    钱花不完,粮吃不完,相比秦皇初年时候的光景,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

    就连如今的麒麟殿上,满朝上下都是一片欢荣的景象。

    “启禀陛下,治粟府已按照陛下所授的办法,对各地粮仓重新布置规划,烘干、防潮,有效的防止了粮食腐烂,不仅如此,治粟府还在各郡县设置了多处广惠仓,对老幼病残者施粮援助,大大缓解了我朝粮仓的积蓄难题。”

    “另外,治粟府遵照陛下吩咐,在各地广设养济院,按照老无所依者、贫者、妇孺儿童者、鳏寡孤独者、老病残疾者等人群划分,制定了详细的补助政策,恭请陛下预览。”

    丹陛上,扶苏满意的点了点头,“朕就不看了,下朝之后送到丞相府,若是两位丞相无异议,即刻办就是了。”

    “是!”

    随着治粟内史奏完退下,群臣中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正是治粟都尉萧何。

    “启禀陛下,西南益州、南境交州、东境徐州、北境凉州、幽州,六座军备库已于上月建成,并于本月备齐了一应军粮、军械储备,另有《军备新制》两卷共计八十七条已修制完毕,恭请陛下阅览。”

    丹陛下,秦知守看着扶苏点了点头,当即会意,走上前双手接过那两卷新制。

    “启禀陛下......”

    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廷尉何清风。

    “自新法实施以来,根据全国报上来的卷宗来看,所判极刑者、徙行者及入囹圄者相比往年甚少,如今我大秦天下,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实乃太平之天下。”

    囹圄,即秦朝牢狱的统称,这一数字的减少,意味着大秦各地真正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体系之中。

    扶苏听后也是不由得大为赞叹道:“盛世光景,天下所愿,如此,实乃千万百姓之福,实乃我大秦之福。”

    扶苏说完,立时便有朝臣上奏道:“陛下之功,盖过三皇五帝,当效先帝封禅泰山,昭告日月神只,以示我大秦万年盛世延绵不绝之意。”

    这话一出,虽有不少朝臣附和,但扶苏兴许是了解过某个朝代帝王的封禅之举,对于此等盛事却是表现的兴趣缺缺,笑着摇了摇头,“盛世之功,非朕一人之功,再说了,封禅之举劳民伤财,我大秦如今的国力还远不到可以挥霍的时候,此议日后莫要再提了。”

    一边说着,扶苏看向群臣最后方的高新政,开口问道:“高新政,听说这一年来你普查天下人口,可有收获?”

    作为丞相府的议事郎中,能来参加朝会已是殊荣,如今竟能被御前点名,这可是简在帝心的大幸,当即诚惶诚恐的站了出来,躬身答道:“启禀陛下,微臣奉旨查点人口诸事,月前已将各地方报上来的数字统计、核实,现得统计如下。”

    一边说着,高新政不自禁的咽了口唾沫,努力的定了定心神,朗声道;“如今我大秦有户九百七十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二户,人口约四千五百九十三万八千余口,相较于秦皇初年时期,人口增长了一倍有余,而且,每户人丁皆有户籍册详细记载,绝无错漏。”

    扶苏满意的点了点头。

    与国土的广袤一样,人口亦是国力发展的根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看得出来你是用心了的,”一边说着,扶苏然后又看向其一旁的赵西林,开口问道:“赵西林,你在太尉府任职多年,又几次代朕巡边,对于边镇军事想来是颇有心得,说说你的看法。”

    蒙恬虽说实领太尉一职,但其久居北境,所以,朝廷太尉府的一应事宜实际上皆是由太尉府长史、司马等人统领,赵西林虽然只是太尉府的小吏,但因为扶苏对其有厚望,只要是朝廷派员巡边,名单上必然有赵西林的名字。

    “启禀陛下,以臣之见,西羌各部不复一统,短时间内不足为虑,倒是北境匈奴,这几年来恢复了一些元气,再加上乌孙各部及肃慎部族的支持,隐隐有起势的苗头,臣建议,若是再起兵戈,不如重北轻南,先彻底革除北境危患是为上策。”

    赵西林倒是比高新政镇定的多,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折,继续说道:“另外,我朝兵役与户籍无二,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此为一不利也,微臣建议,可将兵、民、士三籍分立,兵练操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