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粮草已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来到八月末,秋收开始。

    南方由于气候原因,秋收要比北方晚上半个月。所以等到北方秋粮入库,大战再次爆发的时候,扬州的秋收才刚刚开始。

    整个扬州境内有人口一千余万,寿春、金陵境内的农村人口占到了百分之五十,其他郡城的农村人口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县城则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也就是说,在整个扬州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达到了七百余万,而耕地面积达到了七千余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可达十亩。

    这个时代,农业种植以五谷为主,而南方则以水稻为主,亩产可达二石。

    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所以是个丰年。

    田间,随处可见收割的农民,全都扶老携幼,全家出动。青壮年负责收割、装运,老幼则负责在地里捡拾掉落的稻谷,脸上全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是扬州境内首次作出赋税改革。

    原本百姓需要面对十五税一的土地税,以及人头税和其他杂税,总税收达到了五一之数。

    以一家五口人计算,五十亩地,出产一百石粮食,却要缴纳大约二十石的税收。除去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也剩不下半数。就算这样,都已经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

    如果算上以前大族、豪强对土地的兼并,以及天灾人祸,百姓们就只能勉强糊个温饱。

    而现在的扬州,我已经规定了百姓们全部免除人头税和其他杂税,而只收取二十税一的土地税。

    也就是说,原本一家五口出产一百石粮食,便只需要缴纳五石粮食作为税收!

    百姓们种田所得的粮食几乎都是自己的!

    而且扬州吏治清明,官员秉公执法,大族、豪强也不再贪恋百姓的土地,加上风调雨顺,百姓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

    哪怕以后遇到灾年,百姓们也不至于饿肚子,说不定一年的出产也能够有富余。

    所以,百姓们都对我感恩戴德,就差为我立下长生牌坊了。

    将粮食全部收割之后,便要进行去壳。剩下的稻秆、稻壳也不会浪费,可以拿来烧火、盖屋顶,甚至养鸡养猪。

    从收割到交粮,百姓们需要一直忙活到九月中旬,直到将需要缴纳的赋税运往各地的县城。

    之后,官府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清点、统计、核对,再取出需要运往郡城的粮食,最后剩下的全部登记入库。

    郡城也需要重复同样的工作,再运送一部分到州府——金陵。

    所以自秋收开始,整个扬州境内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从秋分开始,天气就不那么炎热了。反倒在进入七月份之后,便常常下雨。一个月有近二十天在下雨,连绵的雨水之后,便是秋高气爽。

    天气阴凉了,便是我军用兵的时节。

    我没等秋收结束,八月十五中秋刚过,便带着贾华、朱桓、沈攸三部,一万五千将士登上百艘舰船,准备出发,前往西陵。

    一百艘舰船,全都是武装舰船,除了装载着一万五千大军外,还有一批武器装备,和攻城器械。因为装载量不够,所以又紧急雇佣了十支商队,总计五十艘商船,用于运输装备和器械。

    队伍浩浩荡荡,从金陵出发。

    这一次不再有神迹发生,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水上航行又是那么地无聊。

    经过七天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夏口。

    在这里迎接我们的,是多达十五万的大军和青壮民夫!

    “主公万胜!江东万胜!”

    我甫一下船,岸上就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如同山洪海啸一般,此起彼伏。

    这让我不禁有些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大家这是怎么了?”我连忙询问道。

    “主公,您下令免除了百姓的人头税和杂税,再加上战死、伤残将士们的抚恤,军功将士的奖励,退伍将士的补偿,陆续发放到位。将士们在得到消息后,全都对您感恩戴德呢!”孙贲也在欢迎我的队伍里,然后向我解释道。

    “不止如此啊!新的俸禄标准也让将校们十分满意,对伯符你的忠诚度已经直冲云霄!”周瑜也笑着说道。

    我望向人群,只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炙热的目光。

    我在将士们、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恐怕早就超过了天子,达到了神明的高度!

    我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效果,只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或许古代的人民都是淳朴的吧!

    我作为统治者,只是对他们好一点,便都如此对待我,这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将士们,秋收已经开始,炎热的夏季也早已经过去,轮到咱们用兵的时候已经到了!”我振臂高呼。

    “主公万胜!江东万胜!”

    “主公万胜!江东万胜!”

    回应我的依旧是雷鸣般的呐喊声。

    “伯符,两万伤员已经全部康复,并且全都愿意加入我军!大军已经训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