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陈霸先传(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霸先在幼年时,虽然家境贫寒,但却胸怀大志。

    等到成年之后,其涉猎史籍,尤其喜欢阅读兵书,还通晓纬候、孤虚、遁甲之术。

    同时还练就了一身武艺,为人明达果断,当时的乡里都十分推崇他。

    据说他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

    一开始在乡中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做了油库吏。

    梁武帝大同初年(535年),宗室萧暎很看重陈霸先,曾说陈霸先此后必定前程远大。

    大同六年(540年),萧暎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从担任参军。

    萧映令陈霸先招集军士、集结战马,人数达到千人,仍命陈霸先驻守宋隆郡。

    陈霸先所部安化二县并不服从南梁的管辖,于是率兵平定,不久就被加官晋爵。

    大同七年(541年),交州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谘。

    大同八年(542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

    大同九年(543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

    自此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自称越帝。

    梁武帝又命卢子雄、孙冏火速出兵,并受萧暎和萧谘节制。

    因战事不利,梁武帝误以为卢、孙二将与李贲私下里有往来,敕令在广州赐死。

    卢子雄旧将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因此发动兵变,率兵包围了广州城。

    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将被擒。

    大同十年(544年)冬,萧暎在广州病亡。

    次年(545年),陈霸先护丧返回京师建康。

    走到大庾岭之时,梁武帝下诏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前往交州讨伐李贲。

    陈霸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并与征讨大军于十二月抵达交州。

    当时,萧勃为定州刺史,与陈霸先等在西江相会。

    因为萧勃深知军士们都害怕远征,所以想办法用钱财来诱杨蒨。

    于是,杨蒨召集诸将询问对策,陈霸先认为——交趾的叛变完全是宗室的罪过,造成叛乱遍及数个州县,历时数年,劳师糜饷,萧勃又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大计。

    陈霸先指出应该奋起平叛,不用顾及宗室的利益,于是领兵击鼓进击。

    大同十一年(545年)六月,陈霸先平叛大军到达交州,李贲率军数万在苏历江口设下城栅抵挡梁军。

    杨蒨推荐陈霸先所部为前锋,陈霸先率军大破李贲的战阵,李贲逃到了典澈湖。

    李贲在屈獠界设置营寨,大造船舰,阻挡在典澈湖中。

    梁军十分忌惮,停驻在湖口不敢进兵。

    陈霸先对将领们说:“我们的军队已经耗时良多,将士疲劳,长时间相持,这恐怕不是好办法。况且孤军无援,进入了敌军腹地,如果一次不能取胜,又怎能保全自己。如今不如接着李贲多次迁移逃跑,人心没有稳固,当地夷民拼凑而成一军,很容易摧垮,如果此时不去战胜他们,此后将找不到这么好的时机了。”

    诸将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因此没有回应他的。

    当天夜里,江水涨起了七丈,大水进入了湖中。

    陈霸先率领所部兵马,趁水涨之机抢先进攻,众军击鼓与叫喊声成为一片,李贲叛军大溃。

    太清元年(547年),李贲逃窜进入屈獠的洞中,屈獠斩杀李贲,传首京师。

    李贲之兄—李天宝逃入九真,与匪首李绍隆聚集剩余的二万兵马,杀陈文戒,进围爱州,陈霸先再次率军平定叛军。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举兵反梁,侯景之乱爆发。

    同年冬,侯景攻破京师台城。

    次年,梁武帝病饿而亡。

    陈霸先将要率兵赴援,但广州刺史元景仲暗地里心怀异志,想要对陈霸先不利。

    陈霸先知道元景仲的图谋,便与王怀明、殷外臣等秘密商议实行戒严。

    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陈霸先在南海召集兵马,快马传檄以讨伐元景仲。

    元景仲最后兵败被缢杀,陈霸先迎宗室萧勃到广州镇守。

    当时,欧阳頠在衡州,兰裕、兰京礼煽动始兴等十郡一起举兵攻打欧阳頠,欧阳頠难以抵挡遂向萧勃请援。

    萧勃令陈霸先率兵前往救援,陈霸先擒拿了兰裕、兰京礼等众人。

    十一月,陈霸先派杜僧明、胡颖率领二千人驻扎在岭上,并以厚礼结交始兴的豪杰一起聚义旗,侯安都、张偲等率千余人归附陈霸先。

    镇守广州的梁宗室萧勃,听说陈霸先想要起兵讨伐侯景,便派钟休悦前去劝说陈霸先。

    萧勃无意讨伐,陈霸先只好遣使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