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韦放起事(1/2)
话分两头,身在夷陵的韦放在经过多日的准备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弦易帜、扯旗造反了。
此时,整个夷陵东部,当阳南部,半个南郡都已经被程普派兵收复了。
而在南郡北部与襄阳城交界之地,那里依旧还是处于蜀军和襄阳叛军的控制之下,并与江边驻守的吴军主力对峙。
不过在一场战败之后,吴军好似被打掉了全部的“精气神”,居然在拥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了守势。
反观蜀军和叛军,虽然他们分四路驻扎,但却对吴军呈现攻势。
再者,位于蜀军主力的后方,尚有刘裕的两三万人驻扎在上庸。
后来,刘裕先后听闻蜀军打败吴军,吴军偏师又从武昌北上攻陷江陵的消息。
由于担心主力遭到夹击,且主力在有所损失的情况下,于是刘裕便派遣刘封、孟达率军两万前往增援。
这两万人本来驻守在上庸,负责护送沿途运粮部队的,现在正好护送着一大批的运粮部队赶往前线。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个月来,位于荆山上的一支吴军残部给蜀军运粮部队制造了许多麻烦。
可最近,这些吴军残部却是从荆山销声匿迹了,也因此刘裕才能派遣援军前往襄阳。
而这支所谓的吴军残部正是由黄盖率领,他们也并不是什么残部,而是一支可贵的机动力量。
就在一年前,黄盖、韩玄等人于江陵被暗卫救走,之后逃到了荆山。
这一年来,黄盖等人在荆山、大巴山、巫山等地流窜,倒是小有发展。
其中,荆山在汉水西岸,武当山的东南部;
大巴山在汉中境内;
巫山则是在南郡西部,就横在蜀军的另一条运粮路线的北部,也就是夷陵的西北方向。
一开始,黄盖等人身边只有百余人,可之后他们相继吞并了三座大山中的大部分山贼、流寇势力。
再加上南郡反叛,益州大乱,附近几个郡县的百姓多有上山依附,这也使得黄盖麾下已经有了数万之众!
其中,青壮有一万多人,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女。
趁此机会,暗卫在此大力发展,黄盖也得以训练出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
由于他们都在山上,因此这一万大军和山越人、五溪人一样,同样善于在山林之间纵横。
至此,黄盖得以脱胎换骨,一跃从水师大将成为了山地战专家。
后来,蜀军主力开到,巴郡—夷陵一线和汉中—上庸一线成为了蜀军重要的粮道。
于是乎,黄盖多有率军下山偷袭,只不过蜀军的运粮队里都有军队沿途护送,这使得黄盖一直没什么收获。
直到山上的暗卫与其他暗卫取得了联系,从而让他们在山上之人与大后方有了联系,黄盖也就此知道了西陵方面的情报!
尤其是黄盖左近的夷陵,其中镇守的将领——韦放居然已经被主公策反,这更是出乎了黄盖的意料!
要知道在一年多以前,黄盖本来奉命坐镇江陵水寨,期间还带着水师配合着甘宁一起攻打过巴郡呢!
结果谁成想,后来庞统、二蒯举南郡反叛,韦睿父子也受到刘裕的派遣从而到来。
结果黄盖遭到暗算,在跟随周瑜一起率军前往平叛之时,于途中遭到了部将—傅士仁的背叛!
最后黄盖被俘关押在江陵,虽然此举乃是傅士仁作为,但却是韦睿在背后主谋!
因此,黄盖在此之后视韦睿父子为死敌,没想到如今韦睿、韦正已经被主公生擒活捉,就连身在夷陵镇守的韦放也被主公给策反了!
这可真是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黄盖只觉得真是天意弄人。
虽然韦放和他有仇,但日后却是一个阵营的同僚了,因此黄盖务必要配合韦放起事的。
正巧,江陵的蒯恩在全军覆没前派遣了五千军前往夷陵以西,奉命护送沿途的运粮队。
如今运粮队已然到来,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乎,黄盖在安排好山寨的防务之后,当即领兵一万下山!
最后,双方在夷陵以西五十里处遭遇,在西边不远处便是巴郡的东部重镇——永安了!
一方是以五千蜀军为首,十万民夫组成的运粮队,人多势众。
一方是以黄盖带队,由一万山贼、流寇、逃难青壮组成的杂牌军,看起来不过就是一支乌合之众。
因此,蜀军方面十分轻敌,五千蜀军、十万民夫当即蜂拥而来。
黄盖见状却是丝毫不惧,他的一万大军虽然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但战斗力却也不是盖的。
于是乎,双方大战起来,一时间居然是战了个五五开!
一边,黄盖所部乃是结阵迎敌,人数虽少但有统一的指挥。
另一边,蜀军加民夫人数虽多,但却一窝蜂涌上毫无章法可言。
黄盖那边,一万人像正规军一样列阵,刀盾兵在前,枪矛兵在中,弓箭手在
此时,整个夷陵东部,当阳南部,半个南郡都已经被程普派兵收复了。
而在南郡北部与襄阳城交界之地,那里依旧还是处于蜀军和襄阳叛军的控制之下,并与江边驻守的吴军主力对峙。
不过在一场战败之后,吴军好似被打掉了全部的“精气神”,居然在拥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了守势。
反观蜀军和叛军,虽然他们分四路驻扎,但却对吴军呈现攻势。
再者,位于蜀军主力的后方,尚有刘裕的两三万人驻扎在上庸。
后来,刘裕先后听闻蜀军打败吴军,吴军偏师又从武昌北上攻陷江陵的消息。
由于担心主力遭到夹击,且主力在有所损失的情况下,于是刘裕便派遣刘封、孟达率军两万前往增援。
这两万人本来驻守在上庸,负责护送沿途运粮部队的,现在正好护送着一大批的运粮部队赶往前线。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个月来,位于荆山上的一支吴军残部给蜀军运粮部队制造了许多麻烦。
可最近,这些吴军残部却是从荆山销声匿迹了,也因此刘裕才能派遣援军前往襄阳。
而这支所谓的吴军残部正是由黄盖率领,他们也并不是什么残部,而是一支可贵的机动力量。
就在一年前,黄盖、韩玄等人于江陵被暗卫救走,之后逃到了荆山。
这一年来,黄盖等人在荆山、大巴山、巫山等地流窜,倒是小有发展。
其中,荆山在汉水西岸,武当山的东南部;
大巴山在汉中境内;
巫山则是在南郡西部,就横在蜀军的另一条运粮路线的北部,也就是夷陵的西北方向。
一开始,黄盖等人身边只有百余人,可之后他们相继吞并了三座大山中的大部分山贼、流寇势力。
再加上南郡反叛,益州大乱,附近几个郡县的百姓多有上山依附,这也使得黄盖麾下已经有了数万之众!
其中,青壮有一万多人,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女。
趁此机会,暗卫在此大力发展,黄盖也得以训练出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
由于他们都在山上,因此这一万大军和山越人、五溪人一样,同样善于在山林之间纵横。
至此,黄盖得以脱胎换骨,一跃从水师大将成为了山地战专家。
后来,蜀军主力开到,巴郡—夷陵一线和汉中—上庸一线成为了蜀军重要的粮道。
于是乎,黄盖多有率军下山偷袭,只不过蜀军的运粮队里都有军队沿途护送,这使得黄盖一直没什么收获。
直到山上的暗卫与其他暗卫取得了联系,从而让他们在山上之人与大后方有了联系,黄盖也就此知道了西陵方面的情报!
尤其是黄盖左近的夷陵,其中镇守的将领——韦放居然已经被主公策反,这更是出乎了黄盖的意料!
要知道在一年多以前,黄盖本来奉命坐镇江陵水寨,期间还带着水师配合着甘宁一起攻打过巴郡呢!
结果谁成想,后来庞统、二蒯举南郡反叛,韦睿父子也受到刘裕的派遣从而到来。
结果黄盖遭到暗算,在跟随周瑜一起率军前往平叛之时,于途中遭到了部将—傅士仁的背叛!
最后黄盖被俘关押在江陵,虽然此举乃是傅士仁作为,但却是韦睿在背后主谋!
因此,黄盖在此之后视韦睿父子为死敌,没想到如今韦睿、韦正已经被主公生擒活捉,就连身在夷陵镇守的韦放也被主公给策反了!
这可真是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黄盖只觉得真是天意弄人。
虽然韦放和他有仇,但日后却是一个阵营的同僚了,因此黄盖务必要配合韦放起事的。
正巧,江陵的蒯恩在全军覆没前派遣了五千军前往夷陵以西,奉命护送沿途的运粮队。
如今运粮队已然到来,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乎,黄盖在安排好山寨的防务之后,当即领兵一万下山!
最后,双方在夷陵以西五十里处遭遇,在西边不远处便是巴郡的东部重镇——永安了!
一方是以五千蜀军为首,十万民夫组成的运粮队,人多势众。
一方是以黄盖带队,由一万山贼、流寇、逃难青壮组成的杂牌军,看起来不过就是一支乌合之众。
因此,蜀军方面十分轻敌,五千蜀军、十万民夫当即蜂拥而来。
黄盖见状却是丝毫不惧,他的一万大军虽然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但战斗力却也不是盖的。
于是乎,双方大战起来,一时间居然是战了个五五开!
一边,黄盖所部乃是结阵迎敌,人数虽少但有统一的指挥。
另一边,蜀军加民夫人数虽多,但却一窝蜂涌上毫无章法可言。
黄盖那边,一万人像正规军一样列阵,刀盾兵在前,枪矛兵在中,弓箭手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