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蜀军换帅(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另一边,汉水上游,上庸左近。

    正当庞统率众抵达之际,他被眼前的一幕给彻底惊呆了,只见居然有人先他一步已经到来。

    同样的是,对方也带来了数万之众;

    不一样的是,对方竖立着一面“刘”字大旗。

    “是蜀王殿下亲临!”庞统不禁醒悟过来。

    毕竟蜀汉高层之中姓刘的大佬只有四位,分别是蜀王刘裕、义子刘封、都督刘磐,以及益州刺史—刘穆之。

    如今,刘封在襄阳,刘磐在汉中,刘穆之在成都,那么此处之人就只能是蜀王刘裕亲临了。

    由于庞统举襄阳反叛从而投降的刘裕,虽然二人未曾一见,但刘裕确实是现在庞统名义上的主公。

    主公亲临此处,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庞统都必须、立刻、马上前去拜见。

    “臣庞统、庞士元,拜见蜀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庞统上去拜道。

    “免礼,免礼!”刘裕说道。

    由于七天前,王镇恶到来对刘裕提及过此事,因此刘裕早就知道庞统要来了。

    在王镇恶离开后,刘裕立马就有了主意,于是立马采取了行动。

    眼下,虽然明面上大军在前线占据上风,但实际上却是落入下风的。

    彼时,大军将帅不合,襄阳叛军又隐隐约约有些不稳。

    结果就是王镇恶亲自前来请罪,又告知了刘裕有关于庞统即将到来的事情,此举正好为刘裕解决了两个大麻烦。

    一是换帅,二是安抚叛军!

    “久闻凤雏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刘裕微笑着说道。

    襄阳距离上游五百里,又是雨季,庞统却是带着数万之众只花了半个月就到了。

    由此可见,庞统有统兵之才,且能安抚大军。

    如此人才实在是难能可贵,关键让他来就来了,一点不带含糊的。

    “臣受到大王征召,不敢不来!虽路途遥远,会天大雨,但臣不敢怠慢。此行五百里,一路上不曾掉队一人,未曾有一人抱怨之人。臣之所以能够半月抵达,只因为臣按照法度处死了掉队之人,抱怨之人!”庞统说道。

    闻言,刘裕越发欣赏庞统了,心想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

    虽然二人只是第一次相见,刘裕在前期也未曾有过要重用庞统的举措,但其实刘裕早就有重用的打算了。

    彼时,庞统举襄阳反叛,刘裕立马就派遣韦睿到来。

    虽然韦睿是名义上南郡的兵马水师大都督,但也管不到襄阳,因此庞统其实是独立负责襄阳的一切军政大权的。

    只不过当初的庞统没想到这么多,甚至在诸葛亮的劝说下,真以为自己不受重用了。

    之后的近一年里,庞统在襄阳,韦睿、二蒯在江陵,刘裕、王镇恶却是在巴蜀用兵。

    当时的刘裕对南郡、襄阳根本无能为力,手伸不到,更没有多余的兵力再派去支援。

    因此,这就造成了之前叛军在襄阳、江陵各自为战,且得不到后方更多支援的原因。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刘裕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了余力,只是现在他终于有了这个能力!

    “眼下镇恶已经被孤派往巴蜀,同时卸去了大将军、前线大军主帅之职。如今,孤尚缺一位大将军为我统领前线大军,不知凤雏先生可愿屈才一二,为孤接掌此任?”刘裕问道。

    闻言,庞统却是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来竟还会有如此收获!

    是的,来时,庞统幻想到了种种可能。

    比如,在半路上,吴军派出白袍军进行拦截,然后将他们击溃。

    可是白袍军并没有来,庞统只以为是诸葛亮存了要劝降他的心思,从而让他在心存感激之下重新作出选择。

    比如,庞统此来修筑堤坝误了期限,导致水攻之计失败。

    从而使得刘裕雷霆震怒,下令将他处死,或者怎么滴。

    总之,庞统在来前想到的都是坏的结局,压根就没想到过会有好的。

    结果,刘裕居然已经先一步在修筑堤坝了,同时居然还要委以其大将军之职!

    蜀汉的大将军,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同为大将军,不能跟孙策相提并论,但毕竟孙策是主公。

    想当初,庞统之所以扶持孙权上位,所求的不就是这些吗?

    后来,庞统之所以举襄阳反叛从而投降刘裕,所求的不也就是这些吗?

    现在,庞统的人生理想终于就要实现了,简直就是唾手可得!

    这一刻,庞统不禁热血上涌,更为刘裕的器重而深受感动。

    看着刘裕的眼神,是那样地专注且真诚,庞统不由得为之动容。

    “大王!臣有二事不明,还请大王可以为臣解答!”庞统说道。

    “但问无妨!”刘裕示意道。

    “大王,臣长相丑陋,先事孙权,再背主求荣,不知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