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千里回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尔朱荣、杨大眼联军一处,双方便拥有了一万三千骑兵,以及五千步兵。

    二人信心满满,以骑兵联合先行,步兵在后押运粮草,浩浩荡荡地向着安定郡治所——高平进发。

    与此同时,在安定郡的吴才等人也得知了杨大眼率军到来,并与尔朱荣联军一处即将进犯的消息。

    于是乎,吴才立即派人通知魏延、丁奉,并邀请安定当地士族的领袖——张轨、胡遵一起到来。

    张轨(254年~314年),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人,西汉赵景王张耳之后,前凉开国君主(301年~314年)。

    张轨出身凉州士族安定张氏,自幼聪明好学,文雅端庄,深通儒术,深得中书监张华赏识。

    初授太子舍人,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趁着八王之乱,割据凉州,平定张镇内乱,收容各地流民,拥戴晋愍帝司马邺,抵抗汉赵军队,翼护西晋皇室,封爵西平郡公。

    建兴二年(314年),去世,享年六十岁。

    追赠凉州牧、侍中、太尉,谥号武穆,葬于建陵。

    曾孙张祚即位后,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

    胡遵(?~256年),安定临泾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卫将军,封阴密侯。

    出身安定胡氏,历任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卫将军等职,早年由张既征辟。

    后追随司马懿,参与平定匈奴胡薄居姿职叛乱、抵御诸葛亮北伐、平定公孙渊叛乱。

    嘉平四年(252年),作为曹魏三征之一的征东将军,主持征讨东吴,被诸葛恪击败。

    正元元年(255年)参与平定淮南三叛的第二叛毋丘俭、文钦之乱,事后升任卫将军。

    甘露元年(256年)秋七月己卯去世,追赠车骑将军。

    ……

    实际上,张轨、胡遵已经加入了西凉军团,并成为了吴才的部将。

    现如今的西凉军团已经发展到了近两万人,别看军队人数不多,但在现在的凉州境内却已经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在马超、吴才分兵之后,现如今双方的实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将领、人才方面,西凉军团已经是两个军团的编制了!

    安定郡这边,有吴才、魏延、丁奉、张轨、胡遵五将,总兵力约一万,其中有骑兵四千、步兵六千。

    陇西郡那边,有马超、庞德、马岱、李暠、王双五将,总兵力约一万,其中有骑兵八千、步兵两千。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郡成纪县人,出身陇西李氏。

    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前凉安世亭侯李弇之孙,唐朝皇族的先祖。

    李暠少而好学。

    龙飞二年(397年),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号神玺元年,建立北凉,拜李暠为效谷令,后敦煌索仙推举李暠为敦煌太守。

    晋昌太守唐瑶又移檄六郡,推李暠为大将军、凉公,改元庚子,占据敦煌,建立西凉,定都酒泉。

    李暠在位期间实施了“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

    建初十三年(417年)二月,李暠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安葬于建世陵。

    李暠有文学作品,代表作为《述志赋》,另有《槐树赋》《大酒容赋》及《妇辛氏诔》等赋数十篇,除《述志赋》外,如今皆亡佚。

    ………

    安定方面,在几天之后,五员大将齐聚高平,共同商议御敌之策!

    彼时,原本五人分散在各处,分别率兵对境内的异族势力开展游击战术。

    此举让更多的汉人百姓归附,让更多的城池、村庄收复,让更多的异族百姓外迁。

    正因为如此,在尔朱荣率军撤回北地之后,整个安定郡一度落入了西凉军团的手中!

    如此大好局面,秦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也因此吴才这边早就做好应对秦军的准备了!

    于是乎,五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张轨认为,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掌控了安定全郡,但毕竟实力尚弱。

    就算打败了来犯的秦军,可毕竟大秦是一个强国,赢了一次难道还能一直赢下去吗?

    既然他们弱小,大秦强大,那他们的存在就只能是牵制!

    与秦军决战实属不明智,也犯不着,与其决战一场不如继续猥琐发育!

    魏延、丁奉认为,如今他们在西凉威名赫赫,早晚要与秦军决战。

    反正早晚都要打,早打晚打不如现在就打,等打败了这一支秦军之后,他们便能够将手给伸到北地郡去了!

    几人果真是各抒己见,说的也都有道理,然而拍板的人毕竟只能是吴才!

    彼时,几人已经知道后方的消息了,主公已然是称公建国。

    他们等人也摇身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