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士族之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另一边,就在我方忙于内政之际,北边的刘裕同样也在处理着内政问题。

    刘裕本以为有了地盘,有了军队,下一步就可以大展手脚了。

    结果说成想,北边的情况根本和南方不是一回事,主要是北方的士族实在太多了。

    大士族以谯郡桓氏,颍川荀氏、陈氏,京兆韦氏,荥阳郑氏,兰陵萧氏,清河崔氏,琅琊王氏,以及刚刚北返的诸曹夏侯为首。

    这些大士族逐渐把持了三公九卿等实权高位,虽然刘裕很无奈,但至少这些大士族的领军人物都是有大才之人。

    不过中小士族一个个的实在是没什么本事,只因为掌握的土地、人口资源多,这才被刘裕委以重任。

    刘裕想要对外发动战争,在朝堂上与重臣倒是一拍即合,唯独军方却是不支持。

    这使得刘裕不得不开始整顿军队,先是委任将领,再是将十五万大军给分为了内外两军。

    其中,内军也就是中央军有五万人,皆是跟随刘裕北上而来的嫡系。

    刘裕委任吴懿、臧质、陈蒨、萧道成、王敦五人为中央军将领,分别镇守邺城的内城和外城,以此拱卫首都的安全。

    这五人中,如今吴懿、臧质都已经和刘裕有了姻亲关系,因此是为刘裕的自己人。

    陈蒨、萧道成、王敦则都有兄弟在外军之中,或者朝堂之上,因此安排在内军中为将,是为人质。

    至于十万外军,刘裕准备将之打造成一支野战军,用于未来对外的征战和镇守一方。

    刘裕又委任刘磐、王镇恶、王仲德、傅弘之、桓崇祖、张辽、臧霸、陈霸先、周盘龙、周罗睺等十人,在外军中为将,各自统领一万大军。

    其中,张辽领兵一万负责镇守河内郡;

    刘磐领兵一万负责镇守黎阳;

    臧霸领兵一万负责镇守兖州。

    这三处皆是邺都之门户,若周军攻来,则三地首当其冲。

    十月,荀攸带着诸曹夏侯回到邺都,这让刘裕大为高兴。

    刘裕正为缺少骑兵而发愁,虽然荀攸等人只带回了三千骑兵,但这也让刘裕高兴非常了。

    于是乎,刘裕任命曹丕为虎豹骑主将,曹彰、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四人也都有封赏。

    加之在之前,刘裕又下令让各家族纷纷献粮献兵献马,一时间北方就此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军事上,刘裕厉兵秣马,积极整顿军备。

    内政上,刘裕不拘一格用人才,在地方上也安排了许多有大才之人进行治理。

    然而,如今的北方最难的是气候,其次是受战乱影响。

    由于气候原因,刘裕无奈只得继续实行屯田制度,以求在这片乱世中求得一丝生存的机会。

    由于又受战乱影响,尤其是周边强敌环绕,刘裕又不得不加强与我方之间的联合。

    好在此次荀攸的南下,不仅带回了三千骑兵,同时还谈妥了与我方之间的同盟协议。

    一切都和曹操时代一样,只不过双方进行贸易的地点,从南阳郡改为了青州,其他一切照常。

    尤其是我方许诺,一旦周军攻打大汉,我军也会出兵进行牵制。

    如此一来,在南方得一强邻之后,刘裕的东线和南线至少是无忧了。

    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刘裕的西边和北边边界,尚有纰漏存在。

    首先,并州内乱,几方势力错综复杂。

    其次,北边的高欢正屯兵于漠南,并对并州虎视眈眈。

    同样地,刘裕的一众谋臣们认为,大周也势必会图谋并州!

    如果并州一直这么乱下去,那么对刘裕无利,同样也无害。

    反之,如果并州被高欢所得,那么对刘裕同样也没坏处。

    唯独并州不能被大周所得,届时大周就会对刘裕呈现泰山压顶之势,恐怕一切晚矣。

    然而高欢的主力虽然在漠南,但他的目的不过也是为了坐山观虎斗,以此来从中分一杯羹罢了。

    谋臣们认为,若是周军开进并州,高欢的幽州军是绝不可能南下与周军硬碰硬的。

    现在,并州方面联军已经包围了大晋,可一旦周军开到,局势必将逆转!

    因此,接下来刘裕必须要着手解决并州问题,且必须要将之牢牢地抓在手里。

    并州在,则大汉在;

    并州若失,则大汉危。

    为此,刘裕首先是要拉拢并州的各方势力,其次也需要与北边的高欢达成协议。

    于是乎,刘裕又派出了三路使者,以此来开战外交工作。

    一路北上涿县,准备与高欢结盟;

    一路西进晋阳,准备拉拢联军;

    一路南下西陵,完成对我方的许诺!

    在解决完外交、内政等等方面的工作后,此时,距离大汉复盘已经过去了一年之久。

    由于秋收已过,北方三州逐渐复兴,刘裕也准备着手处理最后一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