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并州风云(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并州,雁门关,北齐军大本营。

    自从辽西回来之后,面对南方纷乱的局势,高欢曾经集结军队想要南下分一杯羹。

    然而汉帝的动作实在太快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打下了曹魏的北部地盘,并将青州一块收入囊中。

    如果是其他势力也就算了,偏偏是汉帝,这让高欢只得作罢。

    可是大军已经集结,命令又不能朝令夕改,于是高欢只能屯兵于漠南。

    所谓漠南,在广义上讲——乃是东起大兴安岭以西,北达阴山,长城以北,戈壁以南的广阔地区。

    不过在漠南的西端又包括了河套地区,因此在狭义上讲,漠南只包括除河套以外的地区。

    昔日的大汉在这里设立了三个郡,分别是云中、定襄、雁门,其中的雁门关乃是长城中段的门户。

    早在秦汉大战期间,驻守代郡的叛将—麴义便与中部鲜卑勾结,从而引得中部鲜卑南下。

    之后,并州几乎全境沦陷,中部鲜卑也就此建立了大晋帝国。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只过了不到两年,高欢便派军消灭了麴义。

    再之后,高欢再兵分两路发动北伐,西路军更是一举攻陷了雁门关。

    此举使得新生的大晋被一分为二,晋军主力更是被困死在并州腹地,从而与其后方的漠南、漠北失去了联系。

    紧接着,北齐的西路军横扫漠南,从而一举夺取了云中、定襄二郡,并与本土连成一片。

    此路军主帅便是高干,乃是高欢胞弟,因此深刻地了解高欢的战略意图。

    漠南再往北便是漠北,往西便是河套(彼时还是前秦的地盘),因此高干很快便见好就收。

    虽然仅仅只攻取了三郡之地,但北齐的收获却是极大地,毕竟此地原本生活着众多的游牧部落。

    在此过程中,许多部落逃回了草原腹地,同时也有许多部落就此被消灭或者选择依附于北齐。

    所谓识时务为俊杰,彼时的北齐军有着十万之众,如今更是增兵到了十五万之众。

    北齐军兵多将广,实力强大,这让中部鲜卑大大小小的部落都心生畏惧。

    此举不仅增强了北齐的实力,扩大了地盘和影响力,更是一举实现了田丰、沮授的战略意图!

    在北伐前,田丰、沮授曾经为高欢谋划过——要想图谋南下,那么就必须要将后方的异族打服,从而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之后便有了北齐的两路北伐,虽然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但结局还是实现了两大军师的战略目标。

    在此过程中,北齐的伤亡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将领方面的损失!

    韩陵之战、柳城之战,北齐的东路军前前后后损失了八名将领(包括高欢不知道的赵云、田畴),三万铁骑更是全军覆没!

    此举让高欢每每想到都不由得心痛万分,可是没办法,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俗话说得好,将军难免阵上亡!

    要想没有牺牲,那就只有停止战争!

    要想停止战争,那就只有结束乱世!

    要想结束乱世,那就只有统一天下!

    是的,由于北伐胜利的巨大刺激,高欢的野心俨然是膨胀了。

    只可惜,现在的高欢南有汉帝,因此用兵方向就只能是并州!

    面对并州的乱局,高欢的主张是拉拢并州联军,同时这也是田丰、沮授两大军师的谋划。

    君臣之间想法一致,这比什么都强,唯独北齐用兵还差一个契机。

    现在并州联军还在包围着晋阳,城内是晋军残余部队,可周边却也有北周和大汉在虎视眈眈。

    再者,北周联军并没有答应高欢,唯独只有冉闵有所意动。

    高欢给冉闵画了一个大饼,头脑简单的冉闵果然心动,只可惜他就算行动也没有用。

    毕竟高欢知道——并州联军的主事人并非是刘曜,更不是冉闵,而是真正的大佬—石勒!

    只有石勒同意,并州联军才能加入北齐,否则就一切免谈。

    可要是并州联军不加入,那么北齐军要想图谋并州,日后就必须视对方为对手。

    这是高欢不想看到的结果,并州联军也不是高欢想要面对的对手,毕竟高欢十分清楚并州联军的实力。

    要说张燕的黑山军是土鸡瓦狗也就算了,刘曜是酒囊饭袋也算了,可高欢却知道石勒、冉闵都是硬茬。

    早在河北大战之时,彼时的曹操天下第一,袁绍天下第二,并州军只排第三。

    结果,只排第三的并州军却是吊打排第二的袁绍,就连排第一的曹操也差一点不是对手。

    彼时,高欢既是袁绍的外甥,又是袁绍麾下的大将之一。

    虽然没有袁绍势力的覆灭就没有高欢势力的崛起,双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彼时新生的高欢势力却也差点覆灭在冉闵的手里!

    彼时,冉闵屯兵赵郡、常山、巨鹿三郡,可谓是脚踢袁绍诸子,吊打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