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军制变化(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快人们就发现,掠夺远比原来的生产方式要来的简单。

    可通过战争进行掠夺存在风险,赢了没得说,可要是输了呢?

    因此,在发动战争之前,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强大,从而才能够稳稳地胜过对方。

    如何强大?

    无非就是提升己方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等,小团体之间尚且如此,更别提国家层面了。

    因此,制度的创新往往都是为了自身的强大,而各种制度的出现也是各个时期进行得不同的创新。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口都不多,如何强大?

    那就只能全民皆兵,平时种地,战时为兵。

    因此,战国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出动,很多时候就是全民皆兵的情况。

    打仗前太平了十几年,积累了吃不完的粮食,然后所有人一起上战场。

    直到秦国统一之后,再到秦汉交替之际,情况又不同了。

    毕竟国家大了,人口也多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有仗所有人一块上了。

    那怎么办呢?

    于是乎,由于秦朝灭亡的失败教训摆在眼前,到了汉朝后新的制度又应运而生。

    义务兵役制度!

    这项制度并非我方的创新,实际在西汉就有,只不过并非是全国性质的。

    比如哪里有叛乱,或者哪里有外敌入侵,那么朝廷就派太守或者将领前往。

    当地百姓在义务兵役制度下需要积极参军,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直到汉末,再到三国时期,情况又不一样了。

    因为战争变多了,人口变少了,且天灾不断。

    为了稳定地方,也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于是屯田制度应运而生。

    只不过屯田制度也不是曹操的创新,而是对原有制度的改良,是将原本小规模的军屯改为了大规模的民屯。

    再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政权由游牧民族建立,因此新的制度又孕育而生。

    这就是府兵制度,职业军人开始出现,军人和平民的差异也开始体现。

    自那以后,朝廷的正规军再也不是随便哗啦些百姓就能组建了,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强大的国力等等。

    在此之后,唐、宋、元、明、清在军制上再也没有了创新,也就是说到了职业军人出现后军制其实已经到顶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