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虞暥因在一时冲动下辱骂知燕而被士兵认出他是虞国三皇子,他也曾为此事下过大狱。

    大狱的牢房里阴森可怖,死气沉沉。

    牢房里三面都是铜墙铁壁,只有一扇木头所搭建的窗户还在漏风。

    牢房靠墙角的地面上是一张泛黄老旧的草席,席上布满灰尘,时不时还有老鼠蟑螂爬过,空气中尘埃漫天,墙角蛛网连连。

    身为虞国皇室的虞暥一身傲骨,亢心憍气,且在他亲眼看到虞酒卿以身殉国后,他更是傲骨嶙嶙,不仅不向新皇臣服,他还想,若新皇敢用刑强逼于他,他便以死明志。

    他要用自己的死告诉虞朝子民,虞朝皇室不论男女,个个都是铮铮铁骨,没有孬种。

    虞暥在牢房里被关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清晨给他送饭的正是自己那同父异母的亲姐姐——虞酒卿。

    虞酒卿亲自下厨给虞暥做了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并告诉虞暥,人一死就一无所有了,所以,只有活着才能复仇,才能复国。

    虞酒卿希望虞暥活着,不管虞暥将来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哪怕是奇耻大辱,也要咬着牙,坚强的活下去。

    虞酒卿一句为复国而活的话像一颗种子,种到了虞暥的心里,也让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而正是因为这份信念,让虞暥在遭受牵羊礼和披甲奴给他带来的各种折磨时,他都能咬牙且顽强的撑过来。

    因为他坚信,有朝一日龙得水,定叫江海水倒流

    江秋羽见虞暥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怀,他心里不禁对虞暥颇为欣赏,还生出了敬佩之心。

    江秋羽爽快应道:“好,只要我和我夫人能顺利逃出此地,那我就答应帮你送信,而且我答应你,一定会将信送到虞酒卿手中。”

    虞暥对着江秋羽行了一礼,“多谢!”

    江秋羽也回了一礼,“不客气!”

    营帐外的风雪越来越大,风雪交加,将空无一人的荒山小路覆盖成一片雪白。

    一颗高大挺拔的古树下,停着一匹棕红色的马,马上还挂有行李。

    不远处,树木堆砌的干柴,被火燃烧,升起浓浓的黑烟。

    楚熙一人坐在火堆边,他一边烤火一边单手从袖中拿出那支他亲手为白清兰打造的玉簪。

    楚熙紧了紧手中玉簪,清兰,等我,我来接你回家。

    楚熙一想到自己离白清兰又近一步,他不由得嘴角一弯,笑容溢满整张脸。

    楚熙站起身,熄灭了面前的火堆后,才转身骑着马儿,一路狂奔离去。

    风雪渐渐停歇,空中升起一轮圆月。

    营帐内,呼延帆和他的兄弟们把酒言欢,喝的不亦乐乎。

    虞暥拿着两坛酒来到帐内,给呼延帆和他的兄弟们斟酒。

    “干!!!”

    呼延帆手下的兄弟举杯碰杯,他们喝的尽兴时,半醉半醒间,竟还玩起了骰子和划拳等游戏。

    坐在呼延帆身边的乌译手拿酒杯气愤道:“主上,我前几日去请的戴刺史,他到今日都不来,也实在是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乌译口中的戴刺史名叫戴德,他是虞朝的益州刺史。

    戴德乃是通州人,后虽父迁徙到了邑都生活。

    戴德自幼因家贫而好学,对读书也是异常勤奋刻苦。

    戴德的父亲戴儒是一介书生,戴儒的母亲茅琳因嫌戴儒家贫如洗,便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人收拾了行礼,远走他乡,离开了戴儒和戴德。

    而在戴德十五岁时,其父戴儒因病而逝,无钱葬父的戴德只能到大街上卖身葬父。

    后遇到了宁波,是宁波给了戴儒一大笔钱财,宁波不仅让戴德回去葬父,还让他回去好好生活。

    自那日后,戴德便开始刻苦读书,他本想通过读书改命,考取功名,怎奈三次科举,三次落榜,心灰意冷之下,戴德只好回到父亲给他留下的一间草屋里,以种田为生。

    直到景元三十年,戴德听闻宁家满门被屠的消息后,戴德心里悲愤填膺,怒不可遏。

    宁家战神都是征战沙场,守护百姓的英雄,他们忠君为国,爱民如子,这么好的人,朝廷为什么要将宁家满门抄斩,这不公平!

    戴德怒归怒气归气,但他却不敢与朝廷正面硬碰硬,因为他明白,民斗不过官。

    于是,他只能隐忍,只能在遇到知己时,就指桑骂槐,明嘲暗讽几句他对朝廷的不满。

    直到凤泽元年,他在听到宁梓辰为宁家复仇后登基为帝的消息,他只觉大快人心。

    凤泽元年冬,宁梓辰第一次举办科考,为朝廷招揽人才。

    此次科考,戴德也在其中,而这次科考,戴德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

    可在宁梓辰面见戴德时,戴德却向宁梓辰主动提出,想去益州做刺史,造福益州百姓。

    宁梓辰念他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便批准了他。

    戴德刚开始来益州时,确实是爱民恤物,视民如子,可随着日子渐长,戴德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