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老李的“美差”奇遇记(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们不贪心,亩产六千、五千,已是上天莫大的恩赐。这意味着,我们能在这片土地上,多养活三倍于从前的人口。那些本应在饥饿中挣扎的灵魂,将有机会享受到生命的温暖。”说到这里,他的眼神突然黯淡,因为那些关于生死的故事,太过沉重,即便是历经风雨的他,也难以释怀。

    不久前,从远方传来的消息,如同冬日里的一记寒霜,河南大地再次遭受旱魃的侵袭,粮食歉收,树皮、草根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百万人流离失所,逃往山西的路上,是生命最后的挣扎,倒毙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生存的艰难。陈浩沉默,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

    一九四二年,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干旱、蝗虫,双重打击之下,秋粮绝收,千万人踏上逃难的征途,三百万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史书上,仅仅六个字——“岁大饥,人相食”,却足以让人心寒。这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扭曲与挣扎,是那些我们永远不愿面对,却又无法忘却的画面。

    陈浩知道,他能做的很少,但他相信,每一份努力,都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因为他深知,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铭记,去改变,去创造一个不再有饥饿与泪水的世界。 在那片被希望之光温柔抚摸的土地上,陈浩宛如一位神奇的农夫,播撒下的不是寻常的种子,而是蕴含无限可能的“希望之种”。这些种子,是经过他精心挑选与改良的奇迹,它们在八路军的农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在今年绽放出璀璨的金色麦浪,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想象一下,那金黄色的波涛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对英勇战士们的最诚挚馈赠,让八路军的粮仓充盈得几乎要溢出来。

    陈浩的心中藏着一个更大的愿景——如果八路军的铁蹄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河南那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将那些如同吸血鬼般盘剥民众的“锅党”中央军驱逐出境,打开那些封锁的粮仓,将粮食如春雨般洒向饥肠辘辘的百姓,那么,这将是一场何等壮观的救赎!每一个生命因此而得以延续,都像是在人间筑起了一座座无形的七级浮屠。若真能挽救二三百万人的性命,那将是何等辉煌的功绩,足以让星辰失色,历史铭记。

    陈浩已经倾尽所有,他所能做的极限,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接下来的篇章,则需由八路军自己来书写。副参谋长,这位乐观主义的灯塔,始终保持着笑容,即便内心偶有波澜,也选择将它深埋心底,不让一丝阴霾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引领着陈浩漫步于丰收的田野间,谈论起了即将到来的伙食变革。

    在原本的日子里,战士们的餐盘上,每天只有可怜的一点五斤小米,外加少量的油、盐、肉和一斤青菜,这对于那些日日挥汗如雨、与敌人搏斗的勇士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即便是这样简陋的餐食,也常常无法按时按量供应,营养更是严重不足。而现在,得益于陈浩的“希望之种”,总部决定大幅提高伙食标准:小米增加到每人每天两斤,糖、油、盐、肉也各自提升至三十克,真正实现了既管饱又营养的双重目标。这不仅是对战士们身体的滋养,更是对他们心灵的慰藉。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运力成为了制约这一切美好的瓶颈。如果条件允许,大批量的肉、油、盐、糖等物资能够畅通无阻地送达,那么,八路军战士们的餐桌,无疑将再添几分光彩,伙食水平也将跃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当两人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年轻的通讯战士如同林间穿梭的鹿,带着一股不可言喻的活力,边跑边喊:“参谋长,参谋长!老总找你们回去,说昨天那事儿有动静了!”陈浩与副参谋长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仿佛是两个孩子得知了圣诞节的礼物提前到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