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价格高昂,无力购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师团长谷寿夫的汽车,兴奋地喊道:“报告将军,我军出动十二架俯冲轰炸机,成功追击并击毁敌三辆坦克,另有两辆坦克受创,此乃大捷之讯!”

    在后座假寐的谷寿夫闻言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疑:“此言当真?”他半信半疑,一把夺过电报,细细审阅。电报落款清晰写着华北司令部,应是确凿无疑。

    然而,谷寿夫心中仍有一丝疑虑:称之为捷报,似乎有些勉强…… 我方九架轰炸机不幸被敌方导弹击落,战损比例高达一比三。即便将击伤的坦克计入,战损比也仅勉强降至一比二,损失惨重。参谋提醒道:“教导旅团的一个战车联队,竟以四十辆战车的代价,仅击伤敌方一辆战车,足见敌战车之坚固。相比之下,损失九架飞机,战损一比二,实则已算轻微。”此言听来颇有道理,谷寿夫虽点头认可,却仍忍不住痛斥战车教导旅团为废物。倘若他们战斗力强,又何须劳烦空军出手。 他这位中将已然不顾颜面,誓要亲眼见证战果。谷寿夫果断下令,部队全速前进,并亲自指派第二战车联队派遣坦克护航,火速奔赴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

    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让七十五毫米野炮的穿甲弹都束手无策?战车教导旅团长品川龙二满心疑惑,若不能解开这谜团,他誓死不瞑目。麾下两大战车联队,一战之间便折损半数。面对八路军那坚不可摧的坦克,残余的战车仿佛也成了摆设,毫无用武之地。这场较量,胜负已分,令人唏嘘不已。 圾井德太郎紧随其后,心中怀揣着强烈的好奇,渴望亲眼目睹那曾令他狼狈逃窜、险些丧命的坦克真容。时间仿佛因这份期待而变得格外漫长。终于,汽车载着他们抵达了目的地。眼前,大地布满了飞机残骸的碎片,航空炸弹炸出的深坑仿佛能吞噬一切,即便是人站进去也难以露出头来,足以隐蔽十几人绰绰有余。“看来,这里曾经历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下车后的谷寿夫感慨万千,径直朝着那辆坦克的残骸走去。 战争的损失,他视若无睹,士兵的伤亡在他眼中仅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他更为关注的,是那些强大的敌人。炸毁的坦克,被硝烟熏得漆黑一片,侧面装甲上裂开了一道触目惊心的口子,旁边则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洞,显然是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坦克内的乘员,在这种毁灭性的打击下,绝无生还可能。未见尸体遗留,或许是被幸存的八路军掩埋或带走了。谷寿夫缓缓绕着坦克走了一圈, 他缓缓伸出手掌,细细测量那弯曲的炮管,喃喃自语:“果真是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巨炮。”这口径,竟比他们装备的最大一式炮战车的炮管还要足足大出五十毫米。两者在威力上的差距,更是如同天壤之别。谷寿夫深信不疑,日军的任何一种战车,在这门巨炮面前都将不堪一击。对此,对战车更为熟知的品川龙二也完全认同。然而,他更为关心的,却是八路战车的装甲厚度。于是,他带着两人围着装甲细细测量了一番,待得出结论后,他的眼神竟变得呆滞起来, 他嘴里喃喃自语,满是不敢置信:“二百毫米?怎么可能,他们简直是疯了!”随即,他又惊呼道,“二百毫米厚的装甲,我的天哪,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他回想起九五式轻战车的装甲厚度不过十二毫米,九七式中战车也仅有二十五毫米。即便是日军还在研究中的最重的三式中战车,其装甲最厚处也不过五十毫米,仅仅是八路战车装甲的四分之一。这一刻,他恍然大悟,难怪七十五毫米的野炮也无法摧毁八路的坦克,原来真相竟如此震撼人心! 如此坚实的防御装甲,即便是口径达一百零五毫米的大炮,想要穿透它,也需几分运气。谷寿夫望着眼前这位堂堂少将竟如此失态,不禁指着他向旁人问道:“他疯了吗?”测量装甲厚度的军官,毕恭毕敬地将实情禀告给了谷寿夫。谷寿夫满心疑惑:“不就是增加装甲厚度吗?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打造出敌人无法穿透的坦克。”这实在是外行之见。军官小心翼翼地解释,装甲厚度的增加并非易事,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学问。装甲厚度的累积, 带来的,是吨位上的显着提升。若要驱动这庞然大物,非得采用更大马力的发动机不可,否则,其机动速度定会大打折扣。品川龙二缓缓回过神来,对谷寿夫沉声道:“据初步估算,这辆坦克的吨位至少在四十吨以上,在速度方面,更是丝毫不逊色于我军的战车。由此可断定,他们坦克的发动机技术,已远远超越了我军。而我们正在研制的三式中战车,重量不过十九吨左右,仅装载一门七五毫米战车炮。” 听闻那发动机竟拥有二百四十匹的强劲马力。试想,若要驱动四十吨重的坦克,以相同速度疾驰,其发动机马力,恐怕至少需要五百匹之巨吧?然而,他的估算实则过于保守。t-80坦克采用的是功率高达一千匹的燃气轮机,其马力足足是他们正在研发的坦克的四倍之多。即便是如此保守的预估,也让谷寿夫这个彻底的门外汉震惊不已。“你是说,我们的战车在吨位、装甲厚度及发动机性能上,皆不及八路军的坦克?”他难以置信地问道。“不,”对方答道,“是全面落后。” 品川龙二沉重地强调道:“以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尚无法将一门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大炮装载到战车上。若强行安装,在发射时,战车恐怕会瞬间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