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命运转折的低语(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的滋味。三八六旅,不仅是攻城拔寨的先锋,更是防守反击的楷模。阳泉之战,就让他们在日本人的头上,再添一道血痕吧!”

    三八六旅,那群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正以钢铁般的意志,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这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中,他们正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胜利,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厮杀,更在于对战术的精妙运用,以及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拿捏。 在那场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阳泉保卫战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抗日的征途。那一战,我军巧布奇阵,让骄横的日军栽了个大跟头,狼狈不堪,却遗憾地未能将狮脑山那处战略要地收入囊中,它依旧傲然挺立,仿佛是敌人未竟野心的见证。

    时光荏苒,日军的步伐似乎并未在挫败中学会新的舞步,依旧踏着那陈旧的节拍,企图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他们的侵略梦。而这一切,在我军将士的眼中,不过是外甥提着旧灯笼,走夜路——那份昏黄的光影,映照出的,是同样的结局。

    刘师长,这位身经百战的智者,缓缓吐出一句话,如同深山中回荡的钟鸣:“此番,关键在于那第六师团,那群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正一步步踏入我们精心布置的陷阱。但愿,这能成为他们永远的归宿。”

    副参谋长,一个冷静的战术分析者,接过话题:“诚然,若能一举拿下这甲等师团,其余敌人自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压力瞬间瓦解。”

    自日军踏上中华大地的那一刻起,能被整建制消灭的联队已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旅团乃至师团级别的庞然大物了。谈及最接近的一次胜利,莫过于万家岭那场震惊中外的战役。彼时,日军乙等编制的幺零六师团,满编一万六千勇士,投入战场者一万两千,最终九千余人在血泊中倒下,三百余人成为俘虏,剩余者四散奔逃。那几乎是一场完美的围歼战,让远在东京的天皇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挽救其爱将的性命。由此可见,一个师团的覆灭,足以在敌国内部掀起滔天巨浪。

    而我八路军,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壮志,向着这一目标奋力前行。但世事无常,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胜利的果实,不仅需要我方的不懈努力,还需对手的“配合”与“成全”。

    此刻,各路英雄豪杰正星夜兼程,奔赴战场,如无意外,他们将如期抵达,共赴这场决定命运的盛宴。老总的心中,挂念着每一分每一秒的进展,关切地问道:“第六师团,昨晚已悄然潜入,今日该是刀光剑影之时。独立团,可有消息传来?”

    “电讯处已紧急呼叫,想来捷报将至。”副参谋长的话语刚落,门外便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电讯处的信使如风而至。

    李云龙,那位性格刚毅、行事不拘一格的团长,自然不敢在关键时刻欺瞒上级,战况如何,皆已如实记录在电报之中。副参谋长一字一句读完,刘师长的眉头紧锁成峰:“李云龙,这是唱的哪一出?难道,他要以两千勇士,对抗敌军两万铁骑,上演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吗?”

    这份电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泛起了难以言喻的波澜。 在那片被烽火染红的天空下,兵力悬殊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十比一的比例,即便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以寡敌众,也未曾如此狂野不羁。

    “老刘,何必动怒呢?”老总的声音,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温风,轻轻拂过紧绷的战场氛围,“想想看,一个营,仅仅三百余勇士,却能让上千敌寇魂归他乡,这已是何等的英勇与辉煌。”

    那些敌人,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不是软弱的伪军,他们是鬼子的精锐——主力师团,战场上的猛虎,王牌中的巅峰存在。以一敌三,这样的伤亡比例,放在八路军任何一个团的团长面前,恐怕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能否夸下如此海口。

    从这场战役的璀璨火花中,独立团无疑摘取了胜利的桂冠,他们的英勇,如同夏日惊雷,震撼了整个敌后战场,让八路军的威名,在每一寸土地上回响。

    然而,刘师长眉宇间却难掩忧虑:“可他们的使命,是像钉子一样,牢牢嵌入阵地,坚守七日,确保诱饵不被贪婪的敌人一口吞下。按照现在这种打法,那条大鱼,眼看就要挣断鱼线,逃脱升天了。”

    他心中的怒火,源于李云龙的擅自做主,那份对命令的轻慢,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可能斩向敌人,也可能伤及己身。一旦局势失控,整个战略布局都将化为泡影,数万将士的汗水与牺牲,都将化为乌有。试问,李云龙的项上人头,能否承载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总却在这时,意外地为李云龙撑起了一片天空:“那不过是战场上的即兴发挥,一场实战检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第六师团的斤两,这对后续的战略布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更何况,李云龙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果断后撤至第二道防线,那里有他构筑的铜墙铁壁。坚守七日,我坚信,他能够不负使命。”

    刘师长心中暗自嘀咕,老总对李云龙的偏爱,似乎也太过明显了些。直到他注意到,会议桌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位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